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9月5日讯(见习记者 陈阳阳 通讯员 廖元国 陈峥)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今年以来,莆田市老干部局和莆田市档案局联合在全市开展离退休干部红色档案资料收集、抢救、挖掘和整理工作。截至8月底,全市共征集到离休干部荣誉勋章、纪念章、证书、奖状等实物、照片资料合计315件。
“这些老物件是我父亲珍藏多年的,里面有各种军功章和证书,我们三兄弟一直保存着,也算是对他的一种念想,现在把它们捐献出来,希望将这份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日前,已故离休干部张金门儿子张荔华激动地说道。
在离休干部韩本水家中,遗属韩翠美介绍说,1940年,年仅17岁的韩本水,目睹了日寇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满腔悲愤的他毅然加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第八团。1940年的魏家堡伏击战中,装备简陋的八路军凭借步枪、手榴弹毙敌24人,伤敌6人,并缴获轻机枪等武器,一举打破“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2 年反“蚕食”作战时,韩本水肩部被子弹贯穿。在沂蒙山区和胶东反“扫荡”过程中,部队频繁转移,寒冬时节过河,棉衣瞬间结冰,但战士们依然毫不退缩,韩本水将此艰难处境比作“牛角挂陶罐,磕了也不怕”,尽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韩本水先后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此外,在离休干部宋启宁家中,他的家人非常激动地说起了老宋的往事。“九·一八事变”后,年仅15岁的宋启宁组织抗日十人团,发动罢课声讨日军侵略暴行。1934年,宋启宁说服母亲毅然卖掉城区9间商铺,换得3000银元购买枪支,创建了莆田沿海第一支革命武装——沿海游击队,为闽中抗日武装斗争奠定基础。抗战期间,宋启宁先后活跃于南昌、长沙、上海等地,积极开展抗战宣传工作。1938年4月,宋启宁北上延安,作为延安大学首期毕业生,积极投身大生产运动,并参与了延安整风运动。
97岁高龄离休干部段兆善与平日一样,精神抖擞、谈笑风声。段老回忆道:“我16岁参加了八路军,1944年在山东马家娃村一带打游击,经常伏击日本鬼子。当时条件非常艰苦,但战友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毅力始终不变。”随后,他拿出了半条泛黄的毛毯,自豪地说“这是当年缴获的日军毛毯,上面许多深浅不一的补丁是用染血的绷带缝补的。”
“很多离休干部参加过抗日战争,在战争中,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年代与幸福生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郭笑蓉在走访中感慨,市委老干部局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带头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牢记离休干部历史功绩,将爱国热情转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持续组织引导广大老干部发挥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努力为加快建设绿色高质量先行市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