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非高原上,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常见,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近日,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接到埃塞俄比亚KD(散件组装)项目的100多台新能源客车订单,这些散件将于今年10月运往当地完成组装。金旅客车借此实现大规模的全链条标准输出,中国标准也成为埃塞俄比亚商用车的招标标准。这一案例生动诠释了标准出海对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支撑作用。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品虽已逐步走向国际市场,但在一些国家仍面临“产品足够好,却难获认可”的痛点。深究其因,根源在于相关技术标准未能同步输出。若把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比作一场游戏,即便掌握核心专利,也只是游戏的参与者;无法在标准方面参与制定游戏规则,就不得不应对海外不同的认证要求、接口协议与法规体系。这不仅显著增加适配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更大规模与更深层次的市场进入,进一步挤压出海空间。
推动中国标准出海,实现品牌、技术与规则协同输出,已成为必然选择。事实上,不少企业也为实现标准出海做好万全准备。数据显示,金旅客车围绕标准推动全产业链落地,进而筑牢全球市场竞争中的护城河,在埃塞俄比亚的新能源客车保有量稳居市场首位。如今,企业又在推动标准出海向埃及、印尼、泰国等新兴市场复制推广,拓展国际合作空间。这生动表明,标准出海让一些企业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角色转变。
标准出海,既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内在需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可为促进贸易畅通、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国际产业协同提供强大的制度支撑。当前,中国正在更加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一方面,它要求企业更熟悉和掌握国际通行规则,强化合规意识、品牌意识、企业管理等;另一方面,也鼓励更多企业从“游戏参与者”变身为“规则制定者”,把握“弯道超车”机遇。
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加速中国标准出海?唯有企业自身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强化标准意识,敢于、勇于以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突围破局,辅以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多方协同,推动顶层设计、机制完善和人才引育等,同时以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保驾护航,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