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能国,中共党员,国网古田县供电公司供服古田分公司安全监察部主任,2024年12月19日经古田县委组织部选派为古田县凤都乡上地村驻村第一书记。
腊月的风裹挟着寒意,拂过凤都镇上地村,朱能国踏着冻土,第一次以驻村者的身份走入这片土地。他抬头望去,村道几盏路灯在薄暮里隐约闪烁,光微弱而坚持——这光,如无声的召唤,也似未竟的期许,点燃了他心中沉甸甸的使命。
初来乍到,朱能国便如勤恳的“织网人”,一丝一缕为村庄编织起温暖的依靠。他深知,村庄的暖意与光亮,常系于那些最细微处。他踏破铁鞋,几番奔走,筹集到古田县计生协会5000元慰问金、古田县慈善总会补助款……一笔笔带着温度的款项与物资,如春风细雨,悄然滋润着村庄的肌理与人心。村中孝老食堂里,老人们捧着热腾腾的饭食,眼神里久违的暖意,无声地诉说着雪中送炭的故事。
当朱能国得知村中几位品学兼优的学子因学费而愁眉不展时,他毫不犹豫地拿出5000元个人积蓄设立了奖学金。当他把这份心意交到年轻人手中时,年轻人眼中瞬间亮起了光芒,仿佛山村未来的星光被骤然点亮:“朱书记,这……这怎么行?”年轻人声音哽咽。朱能国只是摆摆手:“好好念书,回来时,村子需要你们这样的人才。”——这轻描淡写的一笔,却为村庄的明天悄悄埋下了希望的根芽。
朱能国深知,再深的情谊也需坚实的根基来承载,坑边自然村的电网设施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他凭借在供电系统的工作背景与不懈沟通,最终争取到50万元改造资金。当崭新的线路如血脉般畅通,村民们心头的灯也随之亮堂起来:“现在电力充足多啦,往后过年过节,再也不用为用电发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同样,银山头、上地自然村的自来水管道修复,坑边、前洋村道整改……一笔笔资金在他手中化作无声的承诺。他常顶着日头在工地巡视,工人们都熟悉了他专注的身影。当光伏路灯经过修复,十五盏灯重新在山村的夜晚亮起,那灯光不仅驱散了黑暗,更照亮了人心,映衬着村民脸上真切的笑意——这光亮,是山乡黑夜里的星辰,亦是人心所向的明证。
驻村之路并非坦途,常有暗礁隐现。小禄村公路建设合同纠纷如一块巨石压在村集体账户之上,325万的金额足以压垮整个村子的运转。朱能国深感使命在肩,奔走于法院与各方之间,以真诚与担当反复沟通。当最终达成偿还协议、村账户得以保全那一刻,村干部们紧握他的手,掌心传递的不仅是感激,更是劫后余生的千斤重担终于卸下的踏实感。与此同时,县重点项目黄田仔水库前期征迁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朱能国又一头扎入其中,成为沟通的桥梁与矛盾的缓冲带。
每当夕阳西下,朱能国总习惯在村中小道上走走。黄田仔水库未来的坝址方向,此刻暮色苍茫,却仿佛蕴藏着一片新生的水域。山风带着凉意,拂过这位驻村第一书记的衣襟,也轻轻抚过山野间的草木。他驻足凝望,那远方微光处,是上地村等待被重新描绘的明天。
一年光阴流转,朱能国用脚步丈量着上地村的每一寸土地,用双手默默编织着山村复苏的经纬。当夜幕再次温柔拥抱村庄,那些被修复的光伏路灯次第亮起,宛如散落山间的星子。这光,不仅照亮了晚归农人的路,更在村民心坎上投下了一片暖意融融的光明——它无声宣告:路已在脚下坚实延伸,光明,便是乡村前行路上永不熄灭的航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