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 • 新福建新闻客户端 七夕暖阳洒遍中山公园,公益温情在溪岸社区的街巷间肆意流淌。
8月29日下午,2025厦门城市微公益社区行第四站如约而至,以“鹊桥连古今・公益传匠心”为主题,汇聚十余家公益组织、爱心企业与文化机构,吸引500余位居民共赴这场融合非遗文化与公益服务的邻里盛宴。
本次活动由厦门市委文明办、福建日报社指导,开元街道办事处、海峡导报社、思明区园林绿化中心、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分公司、中国电信厦门分公司主办,溪岸社区居委会、中山公园管理所协办。各单位紧密协作,既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更让公益服务“沉”下去。
有温度的舞台
文脉流淌处,爱心也在发光
当天的舞台区被邻里“包围”,成了文化传承与公益精神的交融之地。
身着汉服的孩童们,用稚嫩歌声拉开序幕;社区舞蹈队充满异域风情的手鼓舞,以铿锵鼓点展现多元文化活力;社区居民们纵情高歌,用清澈嗓音传递红色情怀……
最动人的当数张皓宸父子三人的合唱,亲情融入旋律,台下掌声不断。
“我的爸爸是一名军人,常年在外,这次陪我们参加活动十分难得。”即将升入高一的张皓宸分享道,他热爱唱歌,也热衷社区公益活动,“在集体中帮助他人,这种感觉特别好”。
舞台旁,中国人寿寿险厦门市分公司向思明城建保安公司捐赠20箱饮料的举动,将爱心具象化。
不仅如此,他们还为邻里提供贴心的保险咨询服务。“以前居民办事要跑柜台,现在我们有一线服务人员,还能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办理业务。”中国人寿寿险厦门市分公司开元支公司客户经理张人匀的话,道出企业扎根社区的初心。
暖心尖的体验
有爱互动处,善意正在生长
移步最为热闹的非遗体验与公益互动,温暖在指尖流转。
非遗绒花头饰摊位前,居民跟着老师捻线创作;药香香囊DIY区,艾草香气中,大家边缝制边交流养生心得,把七夕祈愿缝进针脚。
沉浸式公益体验
引人深思
▲厦门市艾施慈善会
▲神仙姐姐助盲公益服务队盲道模拟
▲厦门市湖里区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手工串珠义卖
厦门市艾施慈善会的单手拧瓶盖、叠衣服,神仙姐姐助盲公益服务队的盲道模拟,厦门市湖里区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手工串珠义卖,尽显厦门公益力量对特殊群体需求的精准洞察与温暖回应。
▲厦门市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的非遗问答
执行力志愿服务队的禁毒文化宣传,厦门市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的非遗问答,同样以多元形式为公益服务注入崭新活力。
▲执行力志愿服务队禁毒文化宣传
“平时觉得拧瓶盖很简单,用一只手做才发现这么难,更能体会到残障人士的不易。”带着孩子参与体验的居民陈女士说。
“厦门刚获评禁毒示范城市,我们通过‘禁毒+文旅’‘禁毒+文创’的模式,把宣传送到居民身边,提升防毒能力。”执行力志愿服务队负责人雍华国说。“感谢活动让大家关注失独家庭,其实多帮邻居提个菜、多给父母打个电话,都是暖心的小善举。”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社工陈晓琴感慨道。
有力量的微光
当汇聚之时,照亮社区角落
爱心企业的接力送温暖,让邻里感受到“下沉式”服务的贴心。
长富牛奶的甜蜜试喝,中医专家的耐心问诊,社区红娘的红线牵起姻缘,这些爱心企业的点滴“小事”,藏着对居民大大的关怀。现场还有康师傅带来的趣味互动游戏,小朋友们沉浸在“泡面叠叠乐”游戏中,用智慧与巧手搭建“现代鹊桥”。家长们的加油声、孩子们的笑声交织,让快乐感染每一个人。
此外现场,中国电信厦门分公司不仅提供免费贴膜,而且智家工程师为居民现场免费测试家庭网络质量。厦门电信积极参与微公益行动,在每一个“爱心翼站”为户外工作者提供应急药箱、冷热饮水等12项便民服务。“宽带安装快速响应、老年人专属服务通道、智能家居场景化体验……今年中国电信厦门分公司为21家营业厅授牌‘金牌服务中心’,将通信服务深度融入社区治理。”中国电信厦门分公司工作人员说。
“以七夕为纽带,让公益贴近邻里,让文化融入生活。”社区相关负责人相信,每一份微小的爱,都能照亮社区的角落。“今年七夕学了非遗、做了公益,还认识了新邻居,心里暖暖的。”居民王女士的感受更直白。
这个七夕没有喧嚣,只有非遗的厚重、公益的柔软与邻里的热络,织就一幅最动人的烟火画卷。
未来,厦门城市微公益将继续前行,现征集公益伙伴!
招募公益伙伴
无论你是帮扶困境群体的公益组织、推广文化的非遗传承人,还是深耕社区的志愿者,只要拥有一颗公益心,就发送“组织/公司/个人名称+简介+联系方式”至邮箱 806110985@qq.com,让我们携手让公益更有力量,让社区更加温暖!
厦门城市微公益项目简介
自2014年起,海峡导报首创厦门城市微公益项目,聚焦于市民触手可及的公益项目,是人人都能参与的城市治理实践。该项目以社区为依托,通过政企联动等创新模式,打造 “城市微公益菜单”,引导公益组织进入社区与居民互动。它将公益与社区生活、传统非遗文化等相结合,以公益市集、便民服务、文化互动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涵盖环保、助老、助残、科普等多个领域,旨在让“爱心厦门”转化为市民可感可触的日常实践,传递温暖与善意,汇聚微小力量,助力城市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