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记者接到不少家长反映:
暑假余额已严重不足
可娃还沉浸在
“手机自由”的欢乐时光里
无法自拔
一提到收手机
家里就秒变“亲子战场”
一边是进度条直奔100%的暑假
一边是迟迟不肯“收心”的“神兽”
焦虑的爸妈们头都大了:
这场艰难的“手机戒断战”
到底该怎么打?
暑期尾声
作业未动,手机先行?
“妈妈,我要玩手机!”这样的对话在福州家长林女士的小店里每天要重复十几次。
“说了多少次了,暑假就剩一个星期了,你的作业都还没写完,不许玩了。”林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整个暑假她都在与孩子“斗智斗勇”。为了监督孩子学习,她特意将女儿带到自己经营的小店里,但女儿总能找到各种理由靠近放手机的裤兜。
“每隔5~10分钟,她就会来找我一次。”林女士表示,孩子会采用各种方式“软磨硬泡”:有时是撒娇卖萌,有时是眼泪攻势,甚至还会承诺“加倍写作业”,“最让人头疼的是,她会突然凑过来试图自己拿手机。”
“写完了就给你玩,快去。”林女士摸摸裤袋确保手机还在,但最终还是“缴械投降”。
虽然课本就摊开在桌上,但小女孩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一会儿摆弄橡皮,一会儿东张西望,只要母亲背过身去招待顾客,她就会试图靠近放手机的位置。
“我知道这样不对,但有时候真的太忙了。”林女士坦言,她既要照看店铺又要监督孩子,经常力不从心,不得不暂时妥协,答应孩子“写10分钟作业就给手机”的条件。
然而这样的妥协往往收效甚微。林女士展示的女儿暑假作业本上,最新一页只有寥寥几笔“鬼画符”。“答应写作业时很痛快,但拿到手机后就完全变了个样。”她说。
还有不少家长反映,平时学校常在微信群、qq群中公布作业,孩子越是临近大考越是需要手机,“没收手机好像反而阻碍了孩子学习”。
不管是因为家长心软,还是客观层面的学习需要手机,在数字时代,手机都已经无法被摒除在生活之外。如何让孩子在合理范畴内用好手机,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手机是无可替代的存在?
依赖的背后是需求
想解决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关键在于理解其背后的心理需求。福州三中心理教师林丰芬认为,孩子往往因现实中缺乏“成就感”“自主感”和“归属感”而转向手机,寻求满足。
手机游戏通过即时奖励和升级机制不断给予“正反馈”,使孩子获得“我能行”的体验。对此,家长可帮助孩子设立易实现的小目标,例如通过“家庭成就墙”积累学习或家务积分,兑换“决定周末菜单”等非物质奖励,让其在现实生活中同样感受成功。
另一方面,手机里的App往往赋予孩子相当大的自主权,他们可以自由构建世界、管理圈子,反观现实,却常常是父母说了算。“真正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是要让他们有选择的权利,与其严格禁止,不如引导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林丰芬老师说。
此外,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在家庭和学校中被看见、被接纳。缺乏陪伴的孩子易将手机视为情感替代,家长切忌用手机“堵嘴”,而应通过日常交流和共同活动给予高质量陪伴,真正构建孩子的归属感,减少其对手机的情感依赖。
高质量陪伴做不到
高效该怎么做?
然而,对于许多像林女士一样忙于生计、无法全天候陪伴孩子的家长而言,“高质量陪伴”更像是一种奢侈的理想。现实矛盾如何破解?
担任二十多年班主任的福州市屏西小学钱珠妹老师认为,“对于工作繁忙的家长,陪伴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时机的精准和互动的焦点”。她建议,家长可以采取“作业前三分钟预热法”——在孩子开始学习前,花极短时间与他一起梳理任务清单,赋予其“指挥官”的角色,这能有效减少孩子的畏难情绪,降低其通过玩手机来逃避的冲动。
陪伴时间有限,陪伴时就更需做好榜样。钱老师表示:“现在最可怕的一点是家长每天都在孩子面前抱着手机,无法给孩子做表率。怕孩子玩手机上瘾,家长就要以身作则,一定要避免自己刷手机时要求孩子‘不许玩’,这种教育是最没有力量的。”
“物理隔离”是避免持续“拉锯战”的有效起点。她建议家中可以约定“家庭无手机时间”,家长与孩子共同选择一个“手机宿舍”,比如上锁的抽屉或盒子,约定学习时段手机必须入住其中。在暑期尾巴这个时期,帮助孩子的大脑建立“缓冲期”,每天逐渐增加手机“入住宿舍”的时间,帮助孩子回归正常生活作息。
钱老师还建议家长建立清晰的激励机制,精准量化时间,以奖励代替“人肉监控”。如“认真完成作业并整理好书桌,可获得20分钟游戏时间”或“本周每天都能在21时前完成作业,周末奖励一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明确:手机使用是一项需要通过努力才能获得的权利,而非一场总需要讨价还价的“战争”。
而对于无法在身边监督的家长,善用技术工具进行管理则显得尤为关键和现实。
“现代手机系统自带强大的屏幕时间管理功能,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设置App使用限额、停用时间。”林丰芬老师根据多年经验建议,“或者共同选择一款双方都认可的自律或管理类App,管理的密码由家长掌握,但规则是双方共同商议的结果。”
除了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林丰芬老师还提供了部分学生家长最简单、最直接的解决方式——给孩子买老人机,这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解决“手机戒断”难题
并非要求家长
成为完美的陪伴者
而是成为
智慧的引导者和规则共建者
即使时间有限
家长也能带领孩子
平稳度过假期尾声
迎接新学期
采写:许叔镌(AI制图)
编辑:罗菊熙
审核:林忠锦 林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