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宁县泗桥乡出发,驱车不到十分钟,便抵达红阳村。进入红阳村,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新竣工的廊桥——红阳桥。桥上,木雕精美、楹联雅致,字里行间满是美好祝福;桥旁,溪流潺潺,潭水绿如翡翠。
红阳桥 泗桥乡供图
“以前,这一带杂乱不堪,杂草、碎石成片。如今整治后,不光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还多了一处能散心玩耍的地方。”村里80多岁的祝姓老人赞叹道。
“这焕然一新的变化,离不开乡贤的奔走与付出。”说话间,一辆小轿车缓缓停靠在红阳桥边的停车场,下来的正是村里的热心乡贤周敦贞。作为红阳桥筹建的主要发起人和协调员,这些日子他始终奔忙着。
周敦贞介绍,红阳桥的筹建得到了全体村民的鼎力支持。“我们组建了红阳桥建设理事会,众人拧成一股绳,乡贤能人担当主力军,普通村民踊跃加入爱心队伍,累计募集资金400多万元,用于桥梁、廊桥、护岸、石栏杆等设施建设。令人感动的是,乡贤祝寿章个人捐款高达26.8万元,还有多位耄耋老人拿出个人积蓄,以万元数额捐献。”
红阳桥夜景 泗桥乡供图
红阳桥旁立着一方芳名碑,红底黄字格外醒目,清晰记录着桥的筹建始末与众多爱心人士的捐款详情。捐款名单中,既有在外乡贤、本村村民,也有周边村庄甚至其他乡镇的群众,捐款金额从数百元到数万元不等。
为建好红阳桥,红阳桥建设理事会成员主动组团赴外地学习建设廊桥的经验,充分调查研究,合理设计,并突出功能性与实用性,致力把廊桥建成一处休闲娱乐新去处。
从红阳桥向村内走去,一条清溪穿村而过,各色锦鲤摇曳生姿漾起圈圈涟漪;几位稚童在浅水区踩水嬉戏。这灵动的景致,同样是乡贤助力乡村蝶变的缩影。“近些年,我们乡贤不仅乐捐400多万元,助力红阳石拱桥、廊桥、鱼鳞拦水坝、村碑、河堤护岸等建设,还往溪中投放数万尾鲤鱼苗,改善生态环境,为村民构建一条可供观赏的绿色生态空间。”红阳村党支部书记祝章好介绍。
红阳村河堤护岸修建现场 泗桥乡供图
与此同时,红阳村还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项目,完成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电网、四级公路、村内干道白改黑及路灯安装、毛竹林机耕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与乡贤的公益投入形成合力,推动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乡贤的反哺,不仅体现在改善村容村貌上,更渗透在乡村治理的细节里。每年春节前后,红阳村孝老基金会都会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一笔特殊的“红包”——敬老基金。金额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这一善举已经持续数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该村乡贤祝文新与丈夫叶斌也发起成立“国广一叶·祝承座红阳村敬老基金”,拿出200万元资金回报家乡父老,支持养老事业,惠及70岁以上老年人。
“今年,我领到合计近3000元的两笔‘敬老红包’。年轻一辈外出打拼,致富后不忘乡亲,年年给老人发红包,还热心村里建设,不图回报,令人感动。”祝文楷老人的话语,道出了村民的真切感受。
2025年红阳村敬老基金启动仪式 泗桥乡供图
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人才支撑。和许多村庄一样,地处深山的红阳村曾因青年一代纷纷外出谋生,渐渐陷入发展滞后的困局。对此,红阳村积极探索乡贤参与基层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凝聚乡贤力量、汇聚乡贤智慧。10年来,该村乡贤累计筹集善款近千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闽东日报视点版刊登
往
期
推
荐
图片来源:如上文所述
文字来源:闽东日报记者陈容 通讯员 郑文敏(原标题:周宁红阳村:凝聚乡贤力量 赋能乡村振兴)
本文编辑:陈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