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峡导报
标题图
夏日赶海趣 海峡少年守蔚蓝
2025-08-25 11:25 海峡导报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8月25日讯(记者 杨鸿沣)退潮后的椰风寨滩涂成“自然课堂”!这个暑期,思明区图书馆联合海峡少年与厦门市滨海小学,邀亲子家庭参与“潮汐赶海——探秘潮间带”活动。少年们沉浸式了解潮间带生物的生存智慧,在实践中读懂环保守护的意义。


873969275c78bc55cc96bf1baecd0c4d_.jpg


活动优秀习作及点评


潮间带的秘密

厦门市滨东小学  四年(4)班 连昊毅 


    这个暑期,我跟随海峡少年团,一同踏入潮间带,探寻它的秘密。

    刚走进潮间带,我们便有了第一个发现——一块灰褐色的礁石上,几只半透明的海葵正随着水波轻轻晃动。老师看到后赶紧招呼我们:“海葵是刺细胞动物,它们身上的刺带有毒液,触摸后会中毒,手会红肿,严重时还会过敏呢!”原来那些看似柔软的触手,都是海葵的防身武器,专门用来抵御天敌。我偷偷吐了吐舌头,心想:还好刚才没伸手去碰,不然可要哭鼻子啦。

    正看得入神时,脚边传来“沙沙”的轻响。低头一看,好家伙!一群海螺正排着整齐的队伍,横着向礁石缝移动,活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小军队。我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拾起一只正在“走路”的海螺,心里嘀咕:“奇怪,海螺怎么会走路?难道是海水推着它动?”我使劲揉了揉眼睛,它们分明还在动。这次我睁大眼睛凑近观察,忽然发现海螺壳底下伸出好几只细细的脚!我立刻捧着这只特殊的“海螺”跑到老师面前,把新发现连珠炮似的讲了出来。老师笑着说:“这是寄居蟹,它们身体柔软,没有坚硬的壳,所以躲进海螺里躲避天敌。而且寄居蟹有独特的审美,会选精美海螺当房子,身体长大还会换壳呢。”原来如此,生物为了生存都身怀绝技,正像达尔文《进化论》里优胜劣汰的道理。

    夕阳把海水染成橘红色,探秘之旅结束了。我不仅发现了潮间带的秘密,还看到许多海洋垃圾在危害生物。真希望大家一起行动,保护潮间带和这里的小生命,让它们永远快乐生活。


2ff6531976760bdd06744789de1c1299_.jpg


潮间带寻宝记

厦门市滨海小学  五年(1)班 李禹诚


    傍晚的椰风寨,像藏了秘密的宝藏盒——海水悄悄退去,露出的泥滩就是打开的盒底,踩上去软乎乎的,“噗嗤”陷进脚,像踩碎了块巧克力味的藏宝垫。“快看!第一样宝贝!”蓝老师指着泥里的小“吸管”。我蹲下去扒开沙,那“吸管”竟轻轻动了动。“是沙蚕的家,它们在底下‘呼呼’守着宝藏呢!”旁边还有把“小扫帚”,碰一下就“嗖”地钻进泥沙里——原是海腮藏进了自己的“藏宝洞”,这躲猫猫的本事,比藏宝图还妙!

    往浅水区走,泥里藏着更多“宝物”:海瓜子竖成排,像站岗的宝藏哨兵;寄居蟹背着壳慌跑,像急着去藏新发现的宝贝。突然,一条银闪闪的“绸带”蹦出来——是海鳗!我戴手套一捞,它在手里扭来扭去,活像条会跳舞的藏宝带。蓝老师笑着递来“寻宝守则”:“看完得放回原位,不然宝藏会跑掉哦。”

    小章鱼在水里蹦跳,像滚动的珍珠;黎明蟹举着钳,像在巡逻护宝。收队时,我的口袋空空,心里却满当当的。夕阳把海水染成金红,我望着滩涂笑了:原来这场寻宝游戏,最珍贵的不是抓到多少“宝物”,而是让每只小生命都留在自己的家园里——这,才是潮间带藏得最久、最动人的宝藏啊!


8802b3b524badbd2f31b5c075ebeea63_.jpg


潮起潮落间的派对

厦门市滨海小学 五年(4)班 翁晗语


    前几天,我来到椰风寨赶海,脚刚踩上退潮的滩涂,就听见老师笑着说道:“这就是大海和陆地‘握手’的地方——潮间带,潮水涨涨落落,藏了好多小生命呢。”

    正听着,一只小章鱼突然从沙里钻出来,浑身滑溜溜的,触须轻轻扫过我的手,吓得我猛地往后缩。谁知它却倒蜷成个小墨团,在沙上滚来滚去,逗得大家直笑。再往周围看,寄居蟹背着螺旋形的壳横冲直撞,像群背着家闯荡的小侠客;花蛤藏在沙下,只留细细的呼吸孔,像给滩涂缀了排银线;鼓虾更有意思,螯足一合“咔嗒”响,仿佛在跟我们热情打招呼。就连礁石上不起眼的藤壶,老师也说它们是“大海的小钉子”,牢牢巴在石头上守着这片滩涂……

    不知不觉,太阳慢慢从海平线远去。我们小心地把生物放回浅水区,看小章鱼晃着触须游进水里,心里忽然懂了潮间带的妙——它不是谁的“猎物场”,而是这些小生命的家。海风带着咸香扑过来,手里好像还留着章鱼滑滑的触感,原来赶海不只是抓东西,是撞见了大海藏在潮起潮落里的热闹呀!


563f3767c6c5ba0b66cb25d75c3cd261_.jpg


给大海的蓝色约定

厦门市滨海小学 三年(3)班  余睿熙


    那天傍晚,金色余晖把沙滩铺成软绸,我和小伙伴跟着虫儿老师去赶海。海浪像拎着篮子的信使,一荡一荡把“礼物”推到脚边——有带着花纹的贝壳,有被潮水冲得发亮的小石子。

    忽然,一团雪白雪白的颗粒被粗麻绳缠着,随浪滚到脚边。“像撒了把碎珍珠呢!”我蹲下去碰了碰,虫儿老师笑着说:“这是海蜗牛的卵,宝宝们正在里面做梦呢。”指尖触到那温软的质感,心里像被潮水漫过,轻轻的。

    我们在滩涂间穿行,害羞的海葵缩着触手,会喷墨的章鱼突然“噗”地躲进沙里,滑溜溜的鳗鱼一扭就没了影,小螃蟹举着钳子横冲直撞。这片沙滩哪里是沙滩,分明是它们的游乐场,每粒沙都藏着欢腾的秘密。

    可转个弯,那欢腾就被扎了一下——破旧的鞋底陷在沙里,像块难看的补丁;塑料瓶被浪推得滚来滚去,差点撞翻小螃蟹的家;还有缠成一团的鱼网,网眼里卡着片残缺的贝壳。老师说,这些“怪兽”会让海龟喘不过气,会让海豚误食。我的心猛地揪紧,像被海草缠住,闷得发慌。

    离开时,我捡了满满一袋垃圾。夕阳把海水染成琥珀色,我对着浪涛说:“大海,我和你约定——下次来,我带更大的袋子,邀更多人来帮忙。”我真希望这片蓝,永远像刚被洗过一样亮。


c40f5e62c49b0e0d93a3b6ab5bc7b63.jpg


    主题习作点评:本期习作聚焦“夏日赶海”,动人之处在于对自然的“细察”与表达的“多角度”。有用海葵毒液、寄居蟹换壳拆解生存智慧的科普笔记,有以章鱼触感、鼓虾声响勾勒滩涂热闹的感官日记,还有海毛虫“吸管”、海腮“城堡”的寻宝手账,更有由海蜗牛卵与海洋垃圾引发的环保约定……小作者各有巧思,既让潮间带小生命的灵动跃然纸上,流露出人与自然相处的暖意,更让平凡日常迸发出别样光彩。

    其实不止赶海,生活里藏着太多这样的“多面镜”。比如秋天的落叶,有人盯着叶脉里的纹路数岁月的圈,有人捡起枯叶做成书签,悄悄藏起对季节的不舍。这恰似本期四位小作者笔下的潮间带,换个角度,平凡的场景就会迸发出新的火花。

    如此说来,习作的妙处或许正在于此:用眼睛捕捉被忽略的细节,用心灵联结万物的温度,让同一件事在笔下长出万千模样。当我们学会带着好奇与共情打量世界,文字便会成为照亮生活的光——这正是“观微知潮趣,着笔见千情”的生动诠释。


本期特邀点评指导老师:

    吴佳欣(思明区“悦读”大使、思明区联友小学高段语文教研组组长)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