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到2024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飞速运转的交通网络,彰显着城市的高度与速度。然而,“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今天的《打卡两岸》,我们来聚焦“城市的温度”,看看我们生活的城市如何将温暖注入每一个被需要的角落。
见习记者 寇金麒:一座城市的“温度”,往往体现在它对劳动者的关怀之上,在我身后便是厦门市为网约车师傅设立的“网约车司机服务站”,在这里师傅们可以喝口热水、洗个澡、聊天、吃饭,甚至是在按摩椅上小小地休息一下。
吹着空调,躺在免费按摩椅上闭目养神,这是廖师傅一天中难得的惬意时光。
网约车司机 廖师傅:我每天跑车要跑10到13个小时,每天一般我们选择充电的时间,是中午或者是晚上12点以后,这个时间段充电的单价比较低,每次来按摩一下,也是缓解一些腰酸背痛,所以说我们也是感觉到很舒服。
在厦门湖里区绿牌新天地园区,“司机小站” 日益受到司机青睐。他们可以一边给车充电,一边在空调房休息:渴了,有 24 小时免费供应的热水和矿泉水;累了,可在躺椅上小憩;乏了,能洗热水澡。园区还提供自助政务服务、免费洗车及汽车空调检修等配套服务。
网约车司机 张师傅:我觉得这边卫生挺干净的,然后各方面都还可以,不错。
数据显示,厦门市网约车电动化率超 85%,每天 3 万多辆电动网约车运行,绿牌新天地园区日均服务 1300 多车次。园区负责人表示,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融入城市、共享温暖,是他们的目标。
园区物业负责人 薛智伟:我们这边逢年过节还会组织一些活动,例如端午节会送粽子,中秋节会送月饼,或者组织一些博饼活动,过年的时候还会送一些红包,或者组织一些人写春联。
见习记者 寇金麒:一间不大不小的休息点,为网约车师傅们点亮了一盏“温暖的灯”,而城市的温暖从来不止于一方空间,更在于一片心意。在这里,一份心意正通过闽南古老的乡音、歌仔戏,传递给另一群同样奔波在大街小巷的劳动者们、外卖骑手。那么接下来请跟随我的镜头,一起走进闽南戏曲艺术中心的排练现场,去看看这份为他们所定制的“独特温情”。
在闽南戏曲艺术中心,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的演员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新戏《骑手》。讲述一位为生计奔忙的骑手春宁,在送餐的过程中,卷进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中,展现了这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向上向善的人生态度。
导演 陈胜超:我们在这出戏当中想要去表现,骑手这个职业群体对于社会的贡献,和我们看待这个群体的一种视角和认知,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让大家去关注我们身边最近又最亲又最熟悉,但是同时又最为陌生的这么一个群体。
演员 苏燕蓉:“骑手”它是一个外来词语,它不是闽南话的词语,所以我们也想通过这个戏,给我们这些骑手这些外卖小哥,一个身份的新的符号,所以我们把他叫做“铁马师”。为什么叫“铁马师”?电动车也好,摩托车也好,它的材质都是铁包的,所以像不像一匹“铁马”,就是有一种身份认同,我想这也是我们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的一个责任,也是一个为人民发声的实际的体现。
从温馨的 “网约车司机小站” 到关注 “铁马师” 的文艺创作,厦门从硬件到软件、用心用情关爱新业态劳动者,为城市注入更多温暖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