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南平绿色产业优势及生态资源禀赋,提升“武夷”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为闽北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近日,南平市出台《打响“武夷”品牌服务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下称《方案》)。
《方案》明确,将以“武夷”品牌为核心,全面整合南平特色产业资源,凸显“武夷”地域特色,全力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全球辨识度的品牌。最终目标是让“武夷”品牌成为南平绿色生态、高品质产品的代名词,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持续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方案》要求多维发力,强化“武夷”品牌影响力。
《方案》明确,拓展“武夷山水・茶空间”布局,至2026年在全国一二线城市、“万里茶道”沿线及海外建成超1000家,扩大品牌覆盖。深化“武夷山水+”母子品牌机制,吸引更多本地优质特色产品加入,完善品牌管理规定。打造“武夷山水・赛事空间”,借助南平举办的全国、全省性体育赛事,将流量导入品牌,创新“公用品牌+体育赛事”模式。
针对“武夷味”“武夷竹立方”等区域公用品牌,市场监管部门将指导完善管理办法、准入条件及运营模式,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并推动品牌价值评价,提升品牌含金量。由武夷山水公司将“源武夷・达天下”作为宣传用语,许可给地理标志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及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使用,市场监管、农业农村部门将分别推动相关企业落实,强化“武夷”产地属性。
《方案》要求市、县两级市场监管局对全市含“武夷”字样商标全面摸底建库,记录注册时间、类别、使用状态等信息;开展授权使用培训,指导企业建立商标管理制度,避免滥用损害品牌形象。梳理闲置或使用率低的“武夷”商标,建立“可流转盘活数据库”;搭建流转平台,举办专场洽谈会,推动国企、生产企业与商标权利人对接;借助代理机构专业优势,规范转让流程,确保合法合规。重点监测“武夷”商标申请,排查批量提交、无真实使用意图的异常行为;加强与国家知识产权局沟通,提前防范风险;对恶意注册行为依法严惩,包括罚款、限制申请资格、列入失信名单等,提高违法成本。
《方案》还明确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市市场监管局统筹协调,市直部门、各县(市、区)协同,企业及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同时强调,树立“大武夷”意识,原则上不以县(市、区)、乡镇、村名注册产品,强化品牌统一性;加强质量管控,扩大抽检覆盖面与频次,建立质量追溯体系,严处不合格产品;强化宣传引导,提升全社会“武夷” 品牌意识,营造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
此次《方案》的出台,将通过系统性布局与精准施策,推动“武夷”品牌成为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助力南平的好山好水好产品迈向全国乃至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