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资讯
标题图
全国一等奖!获奖数全省第一!是这所学校
2025-08-24 11:38 海峡教育报

海峡教育报记者 林晓婷





近日

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

教学创新大赛收官

来自全国32个赛区的

2253位教师(含团队教师)

参加现场赛

参与规模居历届赛事之首


图源:北京理工大学

其中

福建师范大学

传播学院教师宋美杰

荣获产教融合地方高校组一等奖



物理与能源学院教师王素云

荣获基础课程副高组二等奖



传播学院教师李岚

荣获新文科正高组三等奖




获奖等级和获奖总数

均居全省高校首位

创下该校参赛以来

历史最好成绩






据悉,本次大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我省选派的19个教师(团队)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0项,福建省教育厅获赛区优秀组织奖。


图源:福建教育微言


记者了解到,今年大赛覆盖所有本科高校和所有学科门类,设置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基础课程、课程思政和产教融合7个赛道分校赛、省赛、国赛三级赛制,是目前参与面最广、含金量最高的教师教学赛事之一。


这一赛事被业内誉为

高等教育教师的“奥林匹克”

此次福师大三位女教师

能够脱颖而出

实属不易

《海峡教育报记者

第一时间连线获奖教师

今天

一起走进她们的来时路



甘于吃苦 保持“深耕”的定力

“这条路不好走,但我们坚持下来了。”电话那头,宋美杰教授感叹道。回首备赛这一年的心路历程,她用“刻骨铭心”一词来形容。


“那段披星戴月的日子想起来就让人热泪盈眶。学院上下都动起来了,很多老师主动帮忙,从课程设计到教学思路的凝练,事无巨细。我的学生常和我一起边吃泡面边改PPT,反复打磨要录制的课程。那种劲儿,就像在打一场教学‘攻坚战’,只为了把最好的课程呈现出来。”比赛前连续一周,宋美杰教授都是在深夜11时后才离开教学楼。


她表示,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特地给参赛选手开了个“专家诊所,为他们把脉问诊教学理念。“专家们一针见血,点出我们理念里那些陈旧、模糊的地方,促使我们去深挖、去创新。这个过程很痛苦,但回头一看,课程框架一下就亮堂了,新理念就像种子,在备赛的土壤里扎了根,反过来又滋养日常教学,给课堂带来新气象。”宋美杰教授说。站在国赛的舞台上,她的心里充满底气,因为背后有一个暖心的团队。


而这场比赛对另一位获奖者李岚教授来说,是脑力、笔力、精力、体力的全四力投入。在2024年11月底的校赛期间,她的父亲突然离世。“父亲是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科学家,是我一生的榜样。能在父亲的母校、此次大赛的承办校——北京理工大学参加国赛并获奖,便成了我的心愿。”李岚教授表示。


怀揣着对学生的热爱和对教学创新的执着,在学校领导同事和教学团队的帮助支撑下,顺利入围国赛并最终站在了北京理工大学的领奖台上“我想这应该是对父亲最好的纪念。”




融合AI 鼓足“破界”的勇气

翻阅参赛选手们的获奖项目及内容介绍后,记者发现,AI元素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以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教学创新,是本次大赛的底色。此次参赛经历也深化了我对学科交叉、数字赋能、素养培育的新学科建设内涵的认知。赛后,李岚教授深有感触


在思考和梳理参赛课程要解决的难题时,诸多问题摆在王素云副教授面前,而AI技术恰恰为她提供了新思路。


学院领导与教学团队打磨课程设计


“在智能化时代运用各种AI创新手段与学科特点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新时代具备跨学科思维的物理教师,是我此次参赛最大感悟。”王素云副教授表示,在比赛中打磨出的课堂新模式和新技术,是她未来教学路上的极大助益。


王素云副教授与学生合影


同样的,将AI技术深度融入也是宋美杰教授及其团队此次获奖项目《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的创新点之一。该项目引入AI辅助舆情分析系统,帮助学生快速锁定舆情首爆点、分析舆情走向,大大提升效率也助力团队首创了一条“政产教研”四位一体的新路径,最终在产教融合赛道上大放异彩。



无论是备赛时的默默沉淀

还是赛场上的思想碰撞

三位教师冲刺国赛的故事

都精彩万分

期待未来更多优秀教师

在教学创新赛道上持续发力

让每一堂课都成为

立德树人的生动注脚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杨煜洁

审核:郑武平 张芬

图片
图片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