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报
标题图
他把澳洲生活“搬”回武夷山!荷风裹着咖啡香,松弛感拉满……
2025-08-23 07:41 闽北日报


  近来,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上又多了一个好去处。


  在武夷山星村镇黄村村,16方鱼塘的潋滟水光之间,一座夯土屋舍飘散出阵阵咖啡香。屋内小木桌旁,人们三两围坐,惬意悠然;成片的落地窗外,晚风带来荷香,暖黄色的灯光透出来,倒映在水面上。


坐落在鱼塘中的“村咖”

  这座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滨水茶足径北侧的“村咖”,名叫“鱼塘咖啡”。7月中旬起试营业,凭借独有的松弛感在社交媒体上火了起来。不仅村民们常带着孩子小坐、玩耍,市民也邀约好友探店打卡,还有不少游客寻香而来,驻足小憩。


  “我们想了很多名字,最终决定就叫‘鱼塘咖啡’,接地气。”主理人王水龙是返乡青年,他想让咖啡文化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鱼塘间、田野旁“肆意生长”。


  在茶文化氛围浓厚的武夷山,为什么选择“村咖”?故事要从王水龙在澳洲的生活说起。




  “我是武夷山上梅人,也是黄村的女婿,几乎每年都回来探亲。”王水龙告诉记者,在澳大利亚达尔文市打拼十二载,他对家乡的思念与日俱增,“一抹乡愁,魂牵梦绕,总惦记着回来为村里做些事。”


  “去年带孩子在黄村茶诗乐营地露营,我就想,附近要是有个咖啡店歇脚多好啊。”王水龙回忆,“当时妻子半开玩笑地应和,不如自己开一个,把我们在澳洲的生活方式‘搬’回来?”


  念头一起,便压不住。适逢南平发起“回家乡来、助乡村兴”的号召,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也于同年5月正式运营——“一切都正好,我们卖掉了在澳洲的房子,筹措启动资金,说干就干!”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家人的支持下,今年3月,王水龙辞职回到家乡创业,投资约200万元,打造梦想的咖啡屋。




  “鱼塘咖啡”由村内闲置房屋改造而来,所有陈设布置都由王水龙自己完成。在保持原有构造基础上,外墙刷上了土黄色,与山野融为一体;室内以木质色调为主,十几组原木桌椅错落摆放,几盏吊灯闲闲地垂下。访客随意落座,便能望见天光云影在鱼塘间徘徊,每一帧景致都自然流入眼底、涌入内心。






  青山叠翠,碧水绕村,1号风景道沿线车水马龙。随着“鱼塘咖啡”知名度一点点被打响,即便是工作日店里也有不少客人,周末更是一位难求。客流高峰期,单日销量超过200杯。


游客带着孩子拍照打卡


  “无论茶还是咖啡,都是一种媒介,承载乡愁与风光的空间才是核心。”在王水龙看来,“村咖”更像一个文化符号,成为人与人、情感与情感的连接。


  “喝着咖啡,听孩子笑闹玩耍,风里吹来的全是自由。”35岁的“二孩”宝妈程可竖起大拇指,对店内设计了孩子专属的海洋球池赞不绝口。


咖啡屋一角,专门为孩子设计的海洋球池


  许多年纪较大的村民也来“尝鲜”。“放电影、搭戏台,现在还有了‘村咖’,小小的村子越来越潮了。”王阿姨说,她和老伴喜欢晚饭后散步过来,闲坐纳凉,话话家常,直到熄灯。


  “武夷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小城,哪怕在农村,大家对咖啡接受度也很高。”王水龙递过一杯拿铁,笑着分享创业历程。他在回国前便报班提升咖啡冲泡、烘焙等技能,回到家乡,一边在当地进行市场调查,一边到杭州、上海等地考察学习。“选择咖啡,更多是因为热爱。其实我从事建筑行业,也算是跨界了。”



  近年来,武夷山致力于打造青年发展型县域,在青年人才“引育留用”等方面有思考、见行动。从《“智在武夷”行动计划》出台,到不久前返乡创业青年联盟成立,还有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回家乡来、助乡村兴”青年入乡专项行动方案,一系列有力度、有温度的政策举措为青年返乡入乡、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生态。


  晴时水光潋滟,雨来山色空蒙。在田野的稻香、茶园的芳香、鱼塘的青草香与咖啡的醇香交融中,“诗和远方”以及乡村潜能被激活,变得触手可及。“咖啡是‘万物跨界’的好搭子,我们也在不断碰撞思路,计划拓展‘咖啡+垂钓’‘咖啡+采摘’‘咖啡+非遗’等融合业态。”星村镇人大主席钟静说,“鱼塘咖啡”出圈还受到一些有意愿回村的年轻人关注,她正规划着进一步摸排村里的闲置资源,探索打造农文旅融合新业态。




记者手记
图片

  黄村村借势1号风景道、茶足径,依托九曲溪、茶园、田野、古树、卧佛和狮子岭等风景资源,打造茶诗乐营地、横凤茶部落、卧佛观景台等打卡点位,通过聚合客流效应,有效串联周边茶文旅资源,搅动着乡村文旅市场“一池春水”。


  其实,在武夷山众多乡村、在1号风景道沿线,有很多这样依山傍水的好资源。千村千面、原汁原味的乡村不仅是村民家门口的风景,更成为众多城里人惦记的精神原乡。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黄村华态茶庄园民宿、鱼塘咖啡等业态相继落地,成就了村子发展的底气和建设和美乡村的信心。“村咖”兜售美丽风景与沉浸体验,为游客提供情绪价值;游客在社交媒体上的分享,也为“村咖”带来更多关注度,这何尝不是一种绿色的“双向奔赴”。这间因成片的鱼塘而得名的咖啡屋,选址可谓“自带流量”,而它给村里带来的不仅是一时的客流,还有实实在在的村集体收益、就业岗位,以及看得见的发展契机。


  在“鱼塘咖啡”受到有意愿回村的年轻人关注的同时,我们还欣喜地看到,武夷山出台了《“智在武夷”行动计划》等政策举措,返乡创业青年联盟于不久前适时成立,相关专项方案也在酝酿——“武夷有位”与“青年有为”同频共振,为乡村振兴汇聚更多青年力量。这些,是武夷山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广大乡村沃野最澎湃的新鲜血液。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