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
标题图
一线观察:外卖骑手可成应急体系的有益补充
2025-08-22 09:16 福建日报 原创

  近日,郑州大雨中,10余名外卖骑手在齐腰深的水中挽臂成墙,搭起“人桥”的故事被广泛传播。其实,骑手参与城市中的急难险困救援早已不是个例。暴雨中扶起跌倒老人、车流中为伤者实施急救、在街头事故中率先冲上前……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熟悉地形又机动灵活的外卖和快递骑手,正成为一支重要的城市急救力量。

image.png

  骑手参与城市紧急救援具有得天独厚的职业优势。日均数十公里的骑行,使其成为城市空间最敏锐的感知者。在暴雨中,他们能第一时间发现被困在积水深处的群众。火灾现场,他们能快速定位需要救援的独居老人。在交通事故现场,他们也曾提供过及时、专业的急救。他们的“无处不在”,恰恰弥补了传统应急体系的盲区。更可贵的是,热心、互助的特性正在这个群体中扎根。随身携带的急救包、电动车后座的AED设备、经过培训掌握的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在一些地方的外卖骑手群体中已成为一种风尚。

  若加以科学引导,做好制度保障,骑手这支流动救援队伍有望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应急体系中高效、灵活的补充力量。通过构建培训体系和正向激励等,能够将零散的善意行为转化为稳定的救援能力。比如,美团平台设立“先锋骑手”奖励机制,郑州管城区为骑手颁发红十字救护员证,中通快递针对骑手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这种转化不需要太多的投入,收获的社会效益却很大。

  精心呵护这支紧急救援队伍,社会各方可做的事情有很多。首要的是建立标准化培训体系,并完善相关法律机制。骑手参与急救,会面临“不敢救”的伦理困境与“不会救”的技术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开发分场景、模块化的培训课程,如暴雨救援中的避险指南、火灾现场的逃生引导、心肺复苏的规范操作等。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适用于相应场景的救助责任豁免条款,完善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将此类见义勇为行为纳入职业保障体系等。只有当每个急救动作都有标准可依,每份善意都能获得法律护盾,骑手群体才能成为城市的重要救援力量。

  此外,政府部门可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将外卖平台数据接入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社区可设置骑手专用急救物资补给点,形成“15分钟急救圈”的延伸网络;政府企业可联合设置专项基金,对参与紧急救援的骑手给予补助,如此可以激励更多骑手参与其中。这些举措若能得以实施,让每个愿意伸出援手的骑手都能获得更多的支持,这支流动的救援队伍必会越来越壮大。

  可以预见,当这支流动的急救队伍更加壮大、更加专业,城市应急生态将悄然发生改变。更重要的是,变化将不只发生在应急救援领域。这支流动的救援队伍,也正在重塑社会对普通劳动者的价值认同,持续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