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8月20日讯(通讯员 徐乐航 林泽森)近期,由中国电建航空港公司厦门翔安国际机场项目部与福州大学共同合作研发的道面混凝土施工抗风扰流装置在厦门新机场飞行区场道工程施工中得到成功应用。该装置得到了民航质监总站、翔业集团(业主)以及中南民航(监理)的关注和大力指导。此举有效解决了沿海强风环境下道面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行业难题,在民航专业领域属首创,形成2项专利技术成果,为我国沿海地区大型机场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作为国家重要的海岛型区域航空枢纽,受台风、季风影响显著,施工期间常遇8级以上强风。在传统机场道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强风易导致混凝土表面水分快速蒸发,引发表层开裂、起砂等质量问题;同时,风力扰动会破坏混凝土的初始凝结结构,严重影响道面平整度和耐久性。
针对这一技术瓶颈,厦门翔安国际机场项目部“翼鹭领航”科研团队联合福州大学组建了专项研发团队,以“抗风扰流+保湿养护”双功能为核心目标,历经8个月的技术攻关,30余次“风洞模拟”试验和现场浇筑试验,最终成功研发此套装置。装置的防风挡板采用高强度轻质铝合金材料,形成梯度式挡风屏障,削弱风速可达60%以上,有效延长35%作业时间,同时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的作用,为国内外民航专业施工领域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电建空港”经验。
福州大学范冰辉副教授称,该院校将与中国电建航空港公司持续深化 “产学研” 合作,通过科研创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机场建设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切实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