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随着鸻鹬(hénɡyù)的秋迁季拉开序幕,泉州各地的湿地、盐场和湖畔边,不少成群结队的年轻人扛起“长枪短炮”,屏息凝神,目光追随着掠过水面的飞羽精灵,在漫长的等待中捕捉生命的灵动。
从城市回归乡野,从屏幕移目蓝天,一股由年轻人引领的观鸟热潮正席卷泉州。这股热潮的背后,不仅是年轻人拥抱自然、释放压力的新选择,更是泉州绿水青山持续焕发生机、吸引万千候鸟驻足的生动注脚。
大山和朋友们相约观鸟
年轻人爱上观鸟 一蹲就是14小时
“半蹼鹬来了两只,大滨鹬和翻石鹬也陆续登场了,接下来开始期待‘小勺子’勺嘴鹬了……”上周末,“90后”观鸟爱好者大山回到家乡泉港,就马不停蹄地扛起“长枪短炮”赶往山腰盐场。看见有小鸟掠过水面,他迅速举起相机连拍捕捉。自七月份以来,大山明显感觉山腰盐场附近的鸻鹬种类和数量逐渐变多,“鸻鹬开始秋迁了,鸟荒季终于要结束了!”
大山在福州工作,平时有拍摄自然风光的爱好。去年年初起,他一发不可收地爱上了观鸟。每逢周末,他便带上装备辗转泉州、福州和厦门等地观鸟。春末夏初是鸟类较多的季节,他特地请假到贵州宽阔水、四川瓦屋山等地的山顶栈道观鸟,常常从日出到傍晚,一蹲就是14个小时。“刚开始不是很懂,就买一些鸟类图鉴作比对,或者借助软件识别,有时候还需要通过收音辨别鸟类。”通常,大山观鸟结束后,会及时将新拍摄的鸟种信息上传到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的平台,丰富全国鸟类活动的研究数据。截至目前,他共观察、记录鸟类335种。
为拍到心仪的鸟,吴永强经常蹲守几个小时
“95后”青年吴永强从今年元旦开始正式加入观鸟一族。热爱大自然和动物的他,此前以观鱼为乐,“突然有天抬头,看到30多只东方白鹳飞过,场面太震撼了,从此对观鸟有了兴趣。”在观鸟途中,吴永强也成了一名生态保护的参与者。今年4月,他和朋友在泉港一处田埂寻找小青脚鹬时,发现一只矶鹬被困渔笼。当时正是涨潮期,不忍鸟儿被潮水吞没,他立即施以援手;6月,他在顺济桥观鸟时见一只夜鹭被鱼线缠住,他和小伙伴们立即联系了专业人士到场“解围”,“保护鸟类最好的方式是不干预,如果发现小鸟有外伤或行为异常,我们会主动联系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还有不少年轻面孔,他们放弃难得的休息日,早早走出家门,将目光从手机屏幕移向辽阔的蓝天,静静等待鸟儿飞过天际的一刹那。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从2018年至2023年间,国内观鸟爱好者数量显著增长,由原来的14万人增加到34万人,其中25岁—35岁年轻群体占比最高,目前,这个数据仍在飞速增长。
解压社交熟识乡土 观鸟俘获年轻人心
观鸟为何如此受到年轻人青睐?
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吴永强而言,观鸟是一种放松身心、释放压力的休闲方式,“周末走进大自然,可以让人忘却烦恼,身体和心理都得到真正的放松。”除此之外,观鸟也成为他了解世界的途径之一,“以前特别喜欢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紫水鸡,开始观鸟才发现,原来它就生活在家附近的池塘边。”这份惊喜,至今让他难以忘怀。
栗喉蜂虎嬉戏
“一开始我喜欢把拍摄的鸟类照片分享在社交平台上,渐渐地,有其他省市的鸟友会主动联系我。”大山说,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主动在社交媒体上私信他询问泉州当地鸟类的鸟友不计其数,而深入交流过的鸟友也达到了三四十个,“不少鸟友会千里迢迢到泉州观鸟,一有时间我也会开车带他们去找鸟。”相应的,大山到省外观鸟,也总能提前联系到当地热心肠的鸟友。在大山看来,观鸟不仅是年轻人亲近自然、释放压力的途径之一,也成为年轻人拓展社交圈的一种新媒介。
“00后”青年南里便是大山认识的一位鸟友,目前在厦门念书。从喜欢上观鸟以来,南里多次造访泉州,以观水鸟为主,“湿地是水鸟很重要的栖息地,泉州湿地保护工作做得不错,能看到很多不同种类的水鸟。”谈及喜欢观鸟的原因,南里认为,在快节奏的当下,观鸟这一行为能让时间慢下来,给人治愈的感觉,“也是认识自己居住的城市和身边环境的一种新视角。”
鸟是生态最好评委 印证环境持续向好
这场年轻人热衷观鸟热潮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在北京工作的司女士深有体会。“看红树林长势,听鸟鸣判断环境友好度,泉州的鸟是生态最好的评委。”司女士的家在泉州湾附近,这些年回到家,她总能发现附近的红树林在逐年壮大。海水退潮后,裸露在外的滩涂上多出了不少鸻鹬和鸭鹭的身影,还有一旁竖起的鸟类科普牌,都让她在生活间隙中读懂了泉州生态环境的变迁,“希望鸟儿常来,家乡的这份生机常在。”
山腰盐场处,鸻鹬翱翔
“目前保护区分布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达到28种,珍稀鸟类的接连造访印证了泉州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陈若海介绍,根据监测统计,白腰杓鹬(sháoyù)、三趾滨鹬、黑嘴鸥等珍稀鸟类种群数量均超过了全球种群数量的1%,其中黑嘴鸥近年来最大种群数量达到了400多只,占2012年全球黑嘴鸥种群数量的5%,远超国际重要湿地划定1%的标准。
黑脸琵鹭小憩
据悉,近年来泉州市持续高度重视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先后完成永春桃溪国家级湿地公园、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科研宣教馆建设,泉州湾晋江洛阳江河口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晋江流域生态环境整治工程、海岸带环境整治工程等一系列湿地保护项目;在全市完成互花米草除治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持续推进互花米草除治攻坚,对除治后的滩涂进行全面检测,及时清理互花米草复萌面积35.912亩,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和及时清除,持续巩固治理成果;持续种植红树林、短叶茳芏(jiānɡdù)、碱蓬等植物,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湿地植物群落,今年以来完成红树林修复2912亩。
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泉州观察记录的鸟类共40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83种,均在全省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