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南疆,群山叠嶂。这里曾是喀斯特地貌群峰阻隔、交通困顿的边陲之地。斗转星移,时代的号角在这片热土激荡回响。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宏伟蓝图铺陈开来,当中越经贸合作的热流不断升腾,一条肩负时代使命的交通动脉——广西岳圩口岸高速公路,便在这云岭边关的崇山峻岭间破土而出。
2022年3月,当首批中交三航局的建设者踏入广西靖西的莽莽群山,迎接他们的是喀斯特地貌下难以预见的溶洞暗河、复杂多变的地质构造。
然而,使命如山,重任在肩。
他们迎难而上,誓言将这条路建成服务国家战略的振兴路、民族团结的连心路。项目伊始,党支部便将鲜红的党旗插在工程最前沿,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强大动能,一场凝心聚力、战天斗地的筑路战役在南疆边陲正式打响。
红黑榜上见真章,进度管控提质效
“这周我们的团队又上了红榜,大家都觉得非常自豪,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生产经理徐明华兴奋地说。
为了推动项目整体进度的持续提升,破除“等靠要”思想,党支部设置了周进度红黑榜,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进度完成情况进行通报,以此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让真抓实干成为项目建设的“主旋律”。
“除了红黑榜,我们还结合项目实际,制定了每日工作上墙制度。”党支部书记、项目经理韩玉虎进一步解释道。每个领导班子、部门长、工区长办公室墙上都配备白板,重要工作全部列上,完成一项,擦除一项,确保进度管理可视化、责任落实精准化。
这套机制与党员责任区管理形成联动,上榜情况纳入党员考核,既强化了责任意识,又激发了团队活力。
项目关键节点全部按期达标,先后获得业主单位表扬信2封,连续两年获评广西公路施工企业AA级信用评价、广西平安工地“典型示范项目”。
党员种好责任田,攻坚克难显担当
工程点多线长、工期紧、任务重、风险高。
党支部将全线8.9公里划分为8个责任区,成立8支党员突击队,11名党员分别认领桥梁、隧道、路面等关键节点。通过“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公示牌,让每位党员的责任目标、完成时限、质量标准一目了然。
在项目控制性工程汉邦2号隧道施工中,隧道党员突击队采用三维地质可视化综合预报技术,成功攻克溶洞群难题,提前20天实现隧道右洞贯通。
在汉邦2号大桥左幅施工中,面对无法正向架设的困境,桥梁党员突击队创新采用“倒车运梁、反向架设”方案,确保全线桥梁顺利贯通。
在标尾征拆工作中,征拆党员突击队30天内完成爆破清障,妥善解决群众关心的道路占用、农田灌溉等问题。
这种“一个党员一面旗”的示范效应,激发了全体建设者的攻坚热情。在保通车冲刺阶段,党员们签订旱季施工责任状,路面党员突击队创新使用动态配比和分层碾压工艺,提前15天完成沥青面层摊铺,为项目优质履约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这条连通中越的致富路上,鲜红的党旗引领着建设者们奋勇前行。从汉邦隧道的岩层深处延伸向远方的平坦大道,印证了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的足迹,更矗立起一座以实干担当铸就的精神丰碑。
组织建设强动能,科技创新促攻坚
岳圩口岸高速公路,不仅是一条地理上的通途,更是一条凝聚民心、通向美好未来的希望之路。
哪里任务最艰险,哪里就有党员冲锋陷阵的身影;哪里技术最复杂,哪里就有组织运筹帷幄的智慧。
党支部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将“每日2小时”集体学习制度转化为进度管理利器,800余天雷打不动,既学理论,又解难题,确保节点明确、问题销项。通过领导班子、部门长、工区长三级联动,形成“事不过夜”的进度管控闭环。
党支部还设立“金点子”奖励基金,鼓励员工参与技术革新,解决项目堵点、难点。青年职工刘明泰的QC成果《提高防撞护栏一次验收合格率》获得国家级二等成果,不仅优化了施工流程,更提升了整体进度效率。
建设以来,项目部累计获专利授权20项、QC成果8项、省部级以上荣誉15项、发表论文25篇、出版专著1本。
2024年11月,历经八百多个日夜的奋战,岳圩口岸高速公路如期建成通车。这条贯通南疆崇山峻岭、直抵边境的通途,不仅显著提升了岳圩口岸的通关效率,促进了边境贸易繁荣和区域协调发展,更为广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增添了强劲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