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闽东山区,果农仰头看着无人机吊运油柰飞越山林笑逐颜开;一边是闽江入海口,渔民将冰鲜大黄鱼装入无人机保温箱。福建低空经济的翅膀,正同时扇动在山岭与海洋上空,一幅“山海协同、各展所长”的低空产业图景正在展开。
连江海鲜航线:从五小时到五十分钟的鲜度航线
“以往从渔获到达消费者手中至少五小时,现在最多仅需一小时半。”福鱼荟海洋科技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连江全省首条海鲜无人机航线带来的变革。
“闽数1号”无人机从“闽投1号”深远海养殖渔旅平台上起飞
“闽数1号”无人机正装载冰鲜大黄鱼,从“闽投一号”深远海养殖平台起飞,经80公里飞行后降落在福州香格里拉中心。这条“蓝色粮仓”空中走廊仅耗时50分钟,将海鲜配送时效提升数倍。
“闽数1号”无人机降落在福州香格里拉中心平台停机坪
“闽投1号”采用一物一码溯源系统,让消费者扫码即知海鲜的产地、品质等全流程信息。随着航线常态化运营,不仅大黄鱼,生蚝、绿鳍马面鲀等深海美味都将通过这条空中通道直达市民餐桌。
福州高新区:无人灭火的全球方案输出者
2024年9月5日,一场特殊的“火灾”在福州高新区上演。多架“守望者ZY-XF50”重载灭火无人机拖挂消防水带直冲云霄,短短十数秒内升至百米高空,仅用20分钟便控制住130米高楼500平方米的“火场”。
高新区举办全球最大高层无人机灭火实战,让“高空灭火”有了新解法
这场全球最大规模的高层建筑无人机灭火实战演练,通过直播覆盖69个国家和地区,总曝光量近3亿次。新加坡企业当场签下40架、6000万元的采购订单,创下我国该类无人机出口最大单笔纪录。
古田油柰:一分钟穿越山林的“空中扁担”
“三五百米的距离一分钟左右就能运达,下雨天路滑也不怕。”在宁德古田县城西街道宝峰村,无人机操作员周华新正轻松操控机器吊运油柰。
无人机吊起刚采摘下来的油柰
古田县2024年油柰种植面积达4.25万亩,产量2.30万吨,均为全省第一。传统人工运输受制于山区路窄坡陡,效率低下。如今,单架无人机每天可完成2万多斤油柰运输,成为果农致富的新翅膀。
无人机运输油柰
“成本比人工节省,速度更快。”果农张雄的朴实话语,道出智慧农业带来的真实效益。从肩挑手扛到无人机穿梭,运输方式革新标志着古田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向智能化升级迈出关键一步。
漳州海岛航线:孤岛天堑变通途
在漳州龙海区玉枕岛正上演动人一幕:承载量100公斤的鹰航Y100无人机吊装起80公斤重的海鲜桶,以百米高度跨越九龙江入海口江面,仅用3-5分钟便将海产品运抵渡口物流点。
无人机运送渔获中
玉枕岛作为四面环水的江中孤岛,有1413户居民从事水产养殖,仅石斑鱼年产值就达3亿元。传统运输需经摩托车载运、渡船转运等环节,耗时费力。
养殖户刚捕捞上来的龙胆石斑
“无人机抗风等级达6级,具有IPX5防水能力,能应对大部分场景。”鹰航电子董事长林绍英介绍。这条全省首批低空客货邮物流配送海岛航线,较传统模式缩短运输时间20分钟,未来还将拓展“岛上点外卖”、应急物资配送等服务。
邵武跨乡联建:黄桃出山的空中快车
“将运输时间从近1小时缩短至8分钟!”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招商科负责人叶选晖指着飞越深山的无人机介绍。在邵武市桂林乡,一架150公斤级重载无人机满载黄桃,从深山稳稳飞向金桂党群服务中心广场。
无人机运送黄桃
“构建‘低空经济+乡村振兴’模式,让山里的土特产飞出大山。”福建武夷云无人机公司营销经理葛春祥表示。今年桂林乡几万斤黄桃都将借助这条空中廊道走向市场,开启销售新渠道。
当山区果农与海岛渔民共享同一片低空,无人机正重新定义福建的山海经济版图。这片曾经被地形分割的土地,因低空经济的兴起而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