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
标题图
一线观察:分层而彰,让道德荣誉“春兰秋菊,各擅胜场”
2025-08-19 10:08 福建日报 原创

  最近,吉林白城市“吉林好人”候选人公示中,“00后”基层工作者齐某因将“炒菜多放父亲爱吃的辣椒”写入孝老爱亲事迹,被网友质疑是否够格参评省级道德荣誉。

image.png

  这场看似琐碎的争论,实则触及当代社会道德评价体系的深层命题: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榜样?如何让道德力量既真实可感又具有引领价值?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多放辣椒”式的微小善举,恰恰构成了社会温暖的底色。道德评选不应成为“完美竞赛”,而要珍视那些持之以恒的日常坚持。齐某长期照料患病奶奶、帮助老人办理手机业务的务实行动,已远超普通人的家庭责任范畴。若因事迹材料中加入生活化细节就否定其整体价值,太过苛刻。

  当然,公众的质疑同样值得深思。当“记挂父母口味”与“照料患病亲人”被并列作为同等重要的申报事由时,确实容易造成价值判断的模糊,其感召力必然会下降。材料组织应有主次之分:将“入户帮做家务”的社区服务与“陪爷爷逛天安门”的亲情陪伴作为主干,一定会比堆砌生活细节更能展现候选人的精神内核。

  实质上,这场争论折射出公众对道德评价科学性的期待。我国现有各级道德荣誉超过200种,但评选标准往往存在上下一般粗的现象。中国社科院发布的《道德建设评估报告》指出,缺乏分层评价体系导致42%的基层道德榜样面临“够不着上级标准,又超越本级要求”的尴尬。理想的道德生态系统应当如金字塔:社区表彰孝敬父母的“好儿女”,市级评选服务社区的“热心人”,省级荣誉聚焦见义勇为的“勇敢者”,国家级楷模则留给那些感动中国的精神丰碑。这种分层设计既能避免小善大夸的违和感,又能防止大德小彰的价值流失。

  如何增强道德评价合理性?浙江宁波“道德银行”的实践是有益借鉴。该体系将善行分为“家庭美德”“社区公德”“社会大德”三个层级,分别对应积分兑换、社区表彰、媒体宣传等不同激励方式。当“给父母多盛碗饭”的孝行与“洪水中的逆行者”的壮举都能在合适维度获得认可时,道德评价才能真正形成“春兰秋菊,各擅胜场”的良性生态。

  增强道德评价的合理性,既要保留那些打动人心的生活细节,又突出候选人的核心美德。要探索建立区域道德荣誉评价指南,明确不同层级荣誉的申报标准与事迹要求。只有当“多放辣椒”的温情与“舍己为人”的壮烈都能找到恰如其分的表达位置时,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图谱才会既接地气又引领人心。毕竟,真正的道德感召力,从来不在事迹清单的长度,而在善行选择的厚度与纯度。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