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茉莉花茶以“冰糖甜”和“花香入骨”闻名于世,其制作技艺被列入世界人类非遗名录。这其中“窨”是核心环节,而窨制次数则常被视为衡量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然而,许多茶友十分困惑:窨制次数是否越多越好?又该如何选择呢?
窨是什么?
窨,在汉语里有两个读音,读yìn时意为地下室,读xūn时同“熏”,比如窨茶叶。但在实践中,窨茶的窨往往念成了“yìn”。
在茉莉花茶的制作中,“窨”是指将干燥的绿茶茶坯(如烘青绿茶)与新鲜茉莉花层层拼合,通过鲜花吐香、茶叶吸香的过程,使茶叶充分吸收茉莉花的芬芳。
这一工艺的核心原理源于古代对植物香气提取的智慧——通过物理吸附和生物化学反应,让茶叶成为茉莉花香的载体。
窨分几个步骤?
▶茶坯粗制与精制:春季采摘茶叶并初制,夏季进行精制,为后续窨制准备基础。
▶伺花:采摘含苞待放的茉莉花,摊凉后等待其自然开放至80%。
▶窨花:将茶坯与茉莉花按比例拼合,通过搅拌、通氧、静置等操作,让花香充分释放并被茶叶吸收。
▶通花与复窨:根据堆温、水分和花的生机状态调整工艺,确保茶叶与花香的平衡。
▶起花与烘焙:分离茶叶与花朵后,通过低温烘焙锁住香气,同时去除多余水分。
▶提花:最后一次窨制,进一步提升花香的鲜灵度。这一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全程把控,尤其是对温度、湿度和时间的精准掌握。
另外,茉莉花通常在夜间开放,因此窨制多在深夜进行,以最大限度保留花香的纯净度。
精制茉莉花茶(摄影:游庆辉)
次数的玄机
在消费者眼中,茉莉花茶的窨制次数常被等同于品质高低。例如,四窨、六窨、九窨甚至更多窨的标注,往往让人联想到茶叶的珍贵程度。这一认知是否科学?窨制次数真的越多越好吗?
首先,茶叶对香气的吸附能力并非无限。茶叶的吸附存在“饱和点”。当茶叶已吸收足够花香时,即使增加窨制次数,香气的增量也会趋于平缓,甚至可能因过度处理导致香气失衡。例如,若茶叶经过六次窨制后已达到香气饱和,再进行第七次窨制,反而可能因花香过重掩盖茶本身的风味,破坏口感的平衡。
其次,每一次窨制都会对茶叶造成物理损伤。如,茶花拼合时的搅拌、通氧和静置操作,可能导致茶叶破碎率增加,影响成品的外观和冲泡后的汤色。此外,高窨次工艺对制茶师的技术要求极高,需精确控制每一轮的配花量、温度和时间。若操作不当,反而会降低品质。
在传统工艺中,福州茉莉花茶的最高窨制次数可达八至十次,但六窨以上通常不再提花。这是因为高窨次的茶叶更适合作为“珍品”或“贡茶”,而非日常饮用。
茉莉花茶窨制(摄影:林琦墅)
科学选择窨次
茉莉花茶制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成忠曾言:“上好的福州茉莉花茶要花香入‘骨’,而非单纯追求次数。”
“花香入骨”,即花香与茶香交融,而非单一突出某一方。若冲泡后仅闻到花香而无茶香,则可能是低质茶或过度窨制的产物。观察外形与汤色,高窨次的茶叶通常外形紧结,色泽油润。茶汤黄绿明亮,滋味鲜爽回甘。若茶叶松散、汤色浑浊,则可能为低窨次或劣质产品。
具体到窨制的次数选择,对于消费者而言,日常饮用选择三至七窨的茉莉花茶,既能体验花香的鲜灵,又经济实惠。对于收藏或馈赠可选择六窨以上的高端产品,但需注意其保存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