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弘扬抗战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泉州三明山海协作联合宣讲活动走进晋江市养正中学。活动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及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通过山海协作共同讲述泉州和三明的抗战故事、重读泉州华侨抗战家书和形式新颖的互动问答,为青少年学生上了一堂冒热气、接地气的“大思政课”。
养正中学学生诗朗诵。陈钧 摄
活动在养正中学学生的诗朗诵《祖国到底是什么》中拉开序幕,“祖国是山,是海,是战士手里的枪,是英烈身上的血!”道出了对祖国深沉的爱。随后,泉州、晋江两级党史方志室向养正中学颁授“史志驿站”牌匾并赠送史志书籍,助力红色基因在校园里更深入地传承。
宣讲员正在宣讲。陈钧 摄
在随后的泉州和三明抗战故事宣讲环节,南安市第二小学的宣讲员尤小兰通过《毁家纾国难的华侨伉俪》,讲述了张极生和吴大群夫妇为了抗战事业,舍小家为大家,将短暂的一生奉献给祖国的感人故事;永安市永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宣讲员王洁带来《烽火弦歌 山河永安》,展现了羊枣等文化战士以笔为剑、以墨为锋,在艰难处境中顽强战斗的意志;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师余小欣分享《一封跨越山海的抗战家书》,刻画了新加坡华侨林谋盛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沉大爱和毅然投身抗日洪流的赤子之心;三明市大田县文旅局宣讲员陈爱莲带来《爱国的底色是家国情怀》,讲述了在战火烽烟之中,大田县玉田村民倾囊腾屋助办学,集美六百师生弦歌不辍守文脉的动人故事;晋江市英林英埔中心小学教师柯远峰以《血洒长空的抗战“华侨之鹰”》为题,讲述了印尼华侨梁添成英勇作战,屡次击毁日本军机,血洒长空的英雄事迹;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的宣讲员陈嘉瑜讲述《南侨机工:用青春铺就抗战生命线》,生动刻画了身在海外却饱含赤子之心,毅然归国舍生支撑滇缅生命线的南侨机工群体。
6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抗战故事,引领着在场师生一同回溯那段烽火岁月。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一幕幕刻骨铭心的历史场景,深深触动着现场每个人,在这一刻,在场的每个人都仿佛与当年的抗战先辈们心意相通,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舍己为国的赤子之心和家国大义。
同学们积极参与红色知识问答。东南网记者 黄雨昕 摄
“印尼华侨梁添成为何选择投笔从戎加入空军队伍?”“南侨机工中大概有多少人原籍为泉州?”……围绕宣讲内容设置的抗战知识问答环节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热情。“我知道!”“选我!选我!”同学们在紧张激烈的抢答中加深了对红色故事的记忆,那些停留在文字里的名字和事迹,也在互动中变得更加立体。
“如果中国要屹立于世界之林,她的人民必须作出牺牲”“日本为什么敢来打我国呢”“锻炼你的体魄,充实你的学问”“做一个替国家争气的人”……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还重读了7封感人至深的泉州华侨抗战家书。晋江融媒体中心主持人韩佳男深情演绎了新加坡华侨林谋盛“与妻书”;来自养正中学的教师李乔酩、潘舒程、俞向斌、张涛分别真情朗读了华侨詹廷团、沈尔七、林锡国、王雨亭写下的感人家书;来自泉港区的学生代表刘子然、陈思颐则演绎了白雪娇写给父母的诀别信以及旅缅小女孩写给外婆的信。从舐犊情深到慷慨许国,在沉浸式朗读中,一封封家书化作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带领全场师生近距离感受千千万万普通人在民族危亡之际,最朴素最深沉的家国情怀。
晋江融媒体中心主持人韩佳男深情演绎新加坡华侨林谋盛“与妻书”。陈钧 摄
活动最后,同学们前往参观“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晋江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图片展,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再次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以前觉得课本里的‘家国大义’比较抽象,今天终于切身体会到了这四个字的重量,革命先辈们用他们的力量守护家国,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把知识学扎实,将来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能不辜负他们的付出。”晋江市养正中学学生苏晓冉如是说。
这场跨越山海的红色之约,以多元形式搭建起跨越时空的对话桥梁,不仅加深了两地的文化联结,更是激励着新一代青年学生以史为鉴、奋勇前行,用青春力量续写时代华章。
本次活动由省委党史方志办、省委讲师团、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福建社科院指导,泉州市委党史方志室、泉州市委讲师团、三明市委讲师团、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主办,晋江市委党史方志室、晋江市融媒体中心、安海镇党委、晋江市养正中学共同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