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漳州
标题图
平和国强:稻浪鎏金处 丰收正当时
2025-08-14 16:52 福建日报-新福建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8月13日讯(通讯员 张育诚 林锦涛)“秋风拂田垄,稻穗弯如弓。”眼下正是水稻成熟的黄金时节,平和县国强乡各村趁着连日晴好天气,田间地头开镰声、机械轰鸣声、村民欢笑声交织成曲,一幅抢收归仓的丰收图景在山野间生动铺展。

沿着花山溪畔远眺,连片稻田如鎏金绸缎铺展至远山脚下。水稻收割机在田垄间灵活穿梭,“突突”声中,一行行稻秆被精准卷入机身,眨眼间便完成收割、脱粒的全流程作业。金黄的谷粒顺着输粮管簌簌落下,在编织袋中堆起一座座饱满的“小山”。田边的村民们各司其职,田坎上装袋、过秤、搬运的身影往来穿梭,汗水浸湿衣衫却挡不住脸上的笑意,每一滴汗珠都折射着丰收的喜悦,让整个田野洋溢着鲜活的烟火气。

今年国强乡春播水稻种植面积达430亩,分布在乾岭、高坑、三五等9个村,紫两优紫米、涌优1540再生稻、青香优19香等特色品种“各展风姿”。为护航丰收,乡农业站的农技人员成了田间“常客”,从插秧时的株距调控、深度把控,到生长季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全程提供“手把手”指导和“面对面”示范,用科学技术为水稻生长保驾护航。乡里还提前协调农资供应,保障种子、化肥等物资及时到位,预计全乡水稻总产量可突破64万斤。

“守好一亩田,端稳一碗饭。”近年来,国强乡党委政府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的理念深植田间。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规划种植布局——宜茶则茶、宜稻则稻、宜菜则菜,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最大价值。高坑村的稻田间,收割机正忙着“吞”下稻秆;乾岭村的田埂上,村民们正将装满稻谷的袋子搬上货车……这些忙碌的身影,是国强乡深耕农业的生动注脚。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乡村振兴的画卷正伴着稻浪翻涌,越铺越宽。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