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8月13日讯(记者 黄星榕 供稿 厦门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8月3日至7日,厦门大学“重走两山路 共绘生态卷”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浙江省湖州市开展调研,实地探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来的实践成果。
实践队由环境与生态学院、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三院师生组成,重点考察了湖州在生态旅游、环境治理和科技创新领域的“两山”转化路径。
在安吉余村,队员们调研了从矿山到景区的转型历程,了解大余村景区整合24村资源发展全域旅游的模式。当地通过云上草原、江南天池等项目带动村民共富,并建设青来集青年创业社区盘活闲置资产。
在吴兴区生态治理中心,队员们考察了全国首个区县级生态治理中心的“1+6+X”机制。该机制通过“绿盾在线”系统实现多部门联动,并创新推出“竹童讲生态”宣教平台和“生态义警”队伍,形成全民共治格局。
在科技创新方面,实践队走访了南太湖未来城和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南太湖新区重点发展新能源、半导体及光电、生命健康三大绿色产业;研究院则展示了智能流体节能控制器、“太湖之鹰”电动飞机监测系统等科技成果。
通过五天的实地调研,队员们系统梳理了湖州在生态保护、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方面的创新实践,将为“两山”理念的理论阐释和操作范式升级提供青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