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日本浦添市教育长铭苅健率领的少儿友好交流团访问泉州,并与泉州青少年手拉手开展交流活动。短短几天时间,小客人们在泉州开元寺的古榕浓荫下聆听历史回响,在宋元茶楼的袅袅茶香中触摸非遗温度,在洛阳桥的石板路上丈量千年匠心,用童真与欢笑编织出一段跨越山海的友谊佳话。这份延续37年友城情谊的新章,在夏秋之际的蝉鸣中悄然翻开。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范金林 实习生 邱若兰
世遗寻迹里的历史对话
交流团首站来到泉州开元寺,孩子们一踏入寺院,就被东西塔的宏伟景象所吸引。“这就是中国热门游戏《黑神话·悟空》中的开元寺双塔!在东塔第二层上雕刻了到西天取经的唐僧,西塔第四层上则雕刻了唐僧、‘猴齐天’(孙悟空的原型)、白龙马及观世音4尊浮雕。”听完讲解员的介绍,浦添市学生纷纷发出赞叹声,他们对中国传统名著的人物充满好奇,不约而同举起相机拍摄。
日本浦添市少儿友好交流团参观开元寺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陈晓东 摄)
“《西游记》在日本也很有名。孙悟空、唐僧、猪八戒,这些人物大家都很熟悉!”浦添市前田小学教师比嘉惠里感慨道,“第一次在一座寺庙里看到如此多元的文化印记,孩子们触摸着浮雕石柱,就像在学习一段鲜活的历史。”
“这座桥有多长?”“下大雨时桥面会不会被淹没?”参观中国第一座跨海梁式石桥——洛阳桥时,浦添市学生望着桥体,充满好奇地提出了疑问。“这是古人的智慧,船型桥墩能分开水流,保护大桥不被海浪冲垮。你们看,桥墩上还住着好多牡蛎呢!这些牡蛎壳能像胶水一样加固桥墩。”顺着讲解员手指的方向,孩子们果然发现石缝间密布着贝壳,当得知这座横跨江海的石桥始建于北宋,比日本最早的石造长桥早了近六百年时,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
访泉期间,交流团还到五店市传统街区、安踏集团、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老君岩等地,访古厝、观名企、探馆藏、登秀山,对世遗古城的历史文脉和现代活力有更深入的了解。“泉州的历史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能亲手触摸、亲眼看见的生动存在,这次参访让我学到了太多课本之外的东西。”浦添市浦添中学一年级学生迫田花南在参访后深有感触地说。
非遗技艺间的文化碰撞
在宋元茶楼,交流团在此开启了一场深度的泉州文化之旅。
从提线木偶的灵动指尖到南音古乐的婉转腔韵,从亲手体验非遗技艺到细品功夫茶香,团员们沉浸式触摸着这座古城的文化肌理。非遗艺术的魅力让交流团成员按捺不住好奇心,浦添市牧港小学五年级学生河合稀拓握紧丝线,专注操控着小沙弥木偶。尽管个子小巧,木偶时而摇头晃脑偏离方向,他依旧坚持尝试,直到木偶成功做出合十动作时,他兴奋地叫起来:“成功了!”
在南音乐器演奏体验过程中,几位学生接过拍板和酒盏跟随节拍演奏,虽然略显生疏,却让古老音律有了青春的跃动。在观赏表演的同时,交流团的成员们还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模有样地拿起茶具,体验传统泡茶流程。他们好奇地观察着茶叶在水中舒展、翻滚,闻着四溢的茶香,品尝着清新的茶汤,脸上洋溢着新奇与喜悦。“相比日本茶道,中国茶道更简洁,更容易学习。”浦添市内间小学六年级学生大城珠莉奈告诉记者,去年她曾接待来自泉州的学生到家里做客,中日文化的碰撞让她感觉很神奇。
2013年,时任浦添小学校长的铭苅健到访泉州开展交流活动。如今身为浦添市教育长的他,对此次泉州之行有了新的感悟:“两市的友好交流让孩子们加深彼此的了解,我们有很多学生因为来到泉州而爱上中国文化,从事与中国相关的行业,这对日中两国的文化、经贸交往都很有帮助。”他希望两市青少年间的交流能够持久进行,为促进两国民间交流积蓄青春力量。
日本浦添市于1988年正式与泉州签署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是泉州市第一个国际友好城市。自2001年5月两市签署“泉州·浦添市少年儿童友好交流备忘录”以来,双方在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已成功举办青少年儿童代表团互访活动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