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
标题图
沃野新答卷:农学博士解码"沼肥公式",绿了田地鼓了腰包
2025-08-11 16:15 福建日报新福建App

盛夏时节,位于福安市一处葱翠的果园里,成串的葡萄缀满枝藤,果实圆润饱满。果农陈如海蹲在田间,伸手抚过一条细细滴灌管线,细密水珠混合着精准配比的沼液菌肥营养液,均匀浸入葡萄根系周围的沃土。"以前凭老经验,大水漫灌,施肥追水,费工费钱还拿不准效果。"他的笑容里盛满踏实,"现在有鑫胜宇公司的智能沼液设备替我精打细算,果子又大又甜,省水省肥省工,甘甜得很!"

这变化背后折射的科技力量,来源于福州鑫胜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包兴胜的求索与坚守。这位扎根沃土的福建农林大学农学博士,把知识融于田野实践,用智能沼液一体化技术,为传统农业描绘出了一幅绿色转型的蓬勃新画卷。

痛点激发研发之志:农学赤子挑战传统桎梏

包兴胜生长于乡村,深知农业一线疾苦。在长期田野调研中,养殖场的沼液传统粗放的排放方式令他揪心——不仅资源惊人浪费,还加速土壤恶化,严重威胁农业可持续发展。这如同在丰饶土地上留下一道道"看不见的伤疤"。

农业现代化缺了什么?绿色高效的"钥匙"究竟何在?农学专业的素养赋予包兴胜深远的思虑与攻坚的决心。他以农田存在的真实困境为突破方向,毅然投入农业创新洪流,决心用科技化解田地长久积弊,为增收致富打开更为宽阔的路径。

智慧微灌:精准技术为田野施入"科技养分"

"没有农业信息化,就不可能达成真正的节水节肥。"凭借在农林大学打下的扎实理论和实践功底,包兴胜带领团队深耕种养结合设备研发,将前沿技术与农业生产痛点紧密连接。

经过无数次田间调试与设备改进,他们打造了一系列适应性强、操作简便的沼液菌肥智能设备系统,关键在"精"与"合"二字。设备如同给农作物装上了智能大脑,能够基于实时土壤湿度、作物生长周期数据,精确掌控沼液、菌液和水的配比与喷施节奏,确保"每一滴沼液菌肥都在应到之处发挥最大效力"。该项创新技术成功解决了原有种养结合失衡、沼液肥效利用率不高的弊端,一举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减轻生态负担。

11111.jpg

福建农林大学包兴胜博士进行种养结合示范点项目现场指导与培训


技术落地惠农:增收致富与生态改善并举

数据记录无声却令人信服:使用包兴胜团队研发的设备后,农田平均节水可达50%-70%,肥料消耗大幅降低超过25%,作物长势反而更加稳健均匀,农产品产量普遍提升10%以上。这些数字在农户账本上转化为真金白银的收益增长。

农业农村局技术推广人员汪长善最有发言权:"以前许多农民对这类新设备望而却步,担心操作繁琐。包经理他们就把安装和技术指导搬进了田间地头,服务上门,直到农民兄弟真正掌握。"实实在在的成效加上贴心服务迅速赢得了农户的心,目前公司技术产品已在省内数万亩瓜果蔬菜地覆盖应用,农牧循环成效尤为显著。

更让包兴胜欣慰的是科技带来的生态价值。菌肥管家设备不仅减少养殖场污水的污染风险,土壤环境也因种养结合而逐步恢复生机与活力,农田生态体系在悄然改善。

深耕绿色未来: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农业现代化本质上是绿色生产转型,种养结合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起点。"面对累累硕果,包兴胜却显得清醒,科技赋能农业发展这条路"没有止境"。他表示,团队将持续提升设备在复杂地形适应性及数据支持能力,降低更多农民使用门槛和成本,让更多农田受益于技术创新。

绿意盎然的田地上,滴滴沼液菌肥均匀润土,这片土地上忙碌的农民脸上有汗水,也有丰收的希望。包兴胜用他的学识、坚毅和对土地的深情证明:科技创新与农业绿金效益可以完美融合。他正在续写一个农学赤子助力乡村发展的答卷,为更广阔的田野带去持久的生态效益与幸福富足。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