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 周岁的黄宝宝在进行儿童保健常规检查时,其明显迟缓于同龄人的语言发育引起了南安市溪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科医生的高度关注。凭借专业经验,医生敏锐地察觉黄宝宝存在孤独症倾向,当即为他进行了孤独症相关的初步筛查评估,结果显示异常。
面对这一情况,儿保科医生迅速与黄宝宝家长沟通,详细耐心地阐释了孤独症早干预的重要性,以及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断、治疗的必要性,消除了家长的顾虑,最终赢得了家长的积极配合。
随后,借助绿色转诊通道,黄宝宝从溪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至南安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全面的评估。在南安市妇幼保健院复筛结果呈阳性后,黄宝宝又被及时转诊至泉州市妇幼保健院,最终经泉州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为言语障碍,并接受专业的干预治疗。在干预治疗过程中,溪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始终与上级医院保持沟通,并依据上级医院的指导,为黄宝宝家长提供家庭康复训练的建议和支持,助力家长更好地在家中辅助黄宝宝的干预治疗。
经过三个多月坚持不懈的努力,黄宝宝的状况有了显著改善。他开始主动与家人、小朋友交流互动,能清晰表达2~3 字短语,语言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黄宝宝的康复案例充分体现了基层医院在孤独症防治工作中“早发现、早转诊、早干预”的关键作用。自 2023 年泉州市将 “0~6 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 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以来,溪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响应,共完成辖区内一万余名儿童初筛检查,初筛率达90%。
早期筛查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意义重大。儿童时期是大脑发育的黄金阶段,尤其是 0~6 岁,此时大脑可塑性最强。研究显示,3 岁前开始接受干预治疗的儿童,约 47% 能在学龄期融入普通教育环境。在孤独症防治工作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随着筛查工作的持续完善,希望未来像黄宝宝这样的“星星的孩子” 都能够被早期发现并得到有效治疗,逐步融入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