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峡导报
标题图
思明区启动国家级“健康中国,中风识别行动”试点
2025-08-06 10:53 海峡导报

8月2日,卒中防治培训会议暨中风识别行动厦门市思明区试点单位启动会议在厦门举行。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战略,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中国卒中专科联盟于2025年启动第三批“健康中国 中风识别行动”试点建设。厦门市思明区凭借完善的卒中救治网络和创新的防治模式成功入选,成为全国35个试点区之一。

政策引领

织密卒中防治全国网络

中国卒中专科联盟秘书处副主任王凌霄在致辞中指出:“脑卒中防治是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一环。通过试点建设,旨在构建‘筛、识、救、治、康’一体化的区域防治模式,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中国卒中专科联盟秘书处副主任王凌霄致辞。

2025年3月,全国200余个区县提交试点申请,最终35个区县脱颖而出。思明区作为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代表,其试点经验将重点探索如何在高老龄化、高人口密度区域实现卒中高效救治。王凌霄副主任强调:“试点单位需以‘三个提升’为目标——提升公众识别能力、提升基层救治能力和提升区域协同效率,将DNT(入院到溶栓)时间压缩至40分钟内,DPT时间(入院到穿刺)压缩至90分钟内,形成‘15分钟急救圈’。”通过“卒中中心—急救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闭环体系,实现了患者从发病到救治的全程精准导航。

厦门实践

12家医院纳入“急救地图”

作为思明区试点技术牵头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卒中防治领域已深耕多年。据介绍,自2017年起,医院牵头建设厦门市卒中救治网络体系,发布了全国第六张、福建省第一张卒中急救地图。截至2025年,厦门岛内外已有12家医院纳入急救地图,开展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医院从2家增至10家,区域协同救治能力显著提升,患者转运时间大幅缩短。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思明区技术牵头单位,承担起区域卒中防治技术支撑重任。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郑林雄介绍,目前厦门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已提高至55%,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双向转诊和远程会诊已覆盖思明全区域。未来三年,医院将联合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思明区百万居民提供“黄金1小时”救治网络。

厦门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许龙表示,厦门始终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作为健康厦门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明区作为中心城区,医疗资源集中、社区基础扎实,我们有信心通过试点将‘厦门经验’升级为‘厦门模式’,为全国卒中防治提供借鉴。”

未来规划

打造“厦门模式”全国推广

此次试点行动制定了清晰的“三步走”规划:2025年为启动阶段,将重点开展专家督导、基层培训及“百场科普进社区”活动;2026年进入推广阶段,完善质控评估标准,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为出院患者提供居家康复指导;2027年为巩固阶段,实现“中风识别行动”全思明区覆盖,所有社区均具备卒中识别、转运、康复能力,总结经验形成“厦门模式”向全国推广。

到2028年,思明区将力争实现四大目标:30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不低于65%,脑卒中识别知识知晓率不低于80%;脑卒中患者呼救至到院时间缩短至30分钟,DNT 时间缩短至35分钟;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率提升至60%,取栓率提升至30%;构建覆盖全区的“卒中急救地图”和“卒中康复地图”,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

启动仪式后,卒中防治专题培训同步开展,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蔡斌主任、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邱育良副主任、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兰泉副主任,分别围绕“区域卒中急救体系建设”“脑卒中院前急救现状”“血脂高危人群筛选与管理”等主题进行授课,为试点工作开展奠定专业基础。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