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
标题图
屏山时评:从权责适配入手,让履职清单有长效
2025-08-05 09:44 福建日报 原创

  据新华社报道,自2024年2月以来,在先行试点基础上,全国3.8万个乡镇(街道)全面开展履职事项清单工作,截至2025年6月底,清单已全部编制完成,取得明显成效。截至6月底,各地形成的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平均340项,其中,基本履职事项117项、配合履职事项99项、上级部门收回事项124项。

image.png

  基层治理体系如一台精密机器,零件各司其职才能高效运转。近年来推行的乡镇(街道)清单制改革,正是给这台机器编制了一本清晰的“操作手册”——明确哪些螺丝该拧紧,哪些齿轮该上油,哪些零件根本不属于这台机器。

  清单制改革之效,在于斩断“甩锅”链条,明确权责边界。

  长期以来,“属地管理”与“权责不清”交织带来的“无限责任”,让基层面临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小马拉大车”的现实困境,基层党员干部超负荷工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大打折扣。尤其是部分乡镇(街道)缺少执法权却被摊派承担执法任务,一旦出现责任问题,极易引发推诿扯皮,影响政府公信力。

  清单制划分“基本履职”“配合履职”“上级部门收回”三类事项,厘清“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能有效破解部分上级部门随意摊派任务、向基层随意“甩锅”等问题。比如,江西省一些市县将上级赋权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事项列入上级部门收回事项清单后,市县对乡镇(街道)督查考核、统计报表减少了70%。如此一来,基层干部就能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聚焦应尽职责,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此外,清晰明确且对外公布的履职清单,能让群众办事时更明白具体事项该找哪个部门、如何办理,并通过舆论监督减少“踢皮球”“打太极”等现象发生。

  清单能否发挥实效,关键在于能否穿透行政层级,成为上下共同遵循的行动准则。这要求承接收回事项的上级部门主动担责,同时通过优质资源、管理、服务的下沉为基层赋能,提高基层履职能力,杜绝“责任空转”。

  此外,清单制的生命力,贵在动态调适而非一纸定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心理健康服务、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网络舆情应对等基层治理新课题层出不穷。倘若只是把这些新任务笼统塞进“其他”事项的篮子,新制度的落地实效必然大打折扣。要让清单长久有效,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灵活的“基层参与+上级审定”动态调适机制,让权责归属紧切时代脉搏与现实痛点,基层才能在层出不穷的“新考题”面前从容应对。如此,方能真正成就这场为基层“车减负、马赋能”的治理革命,从“权责适配”的清晰界定起步,迈向基层治理效能的深层跃升。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