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暑气正盛,高温与降雨交替,湿热的环境易导致病原体滋生,此外,暑期人群流动、台风季引发的洪涝灾害也让传染病防控面临多重挑战。宁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别提醒,本月需重点关注蚊媒传染病、食源性疾病、高温中暑、洪涝灾害。
蚊媒传染病指的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病原体的疾病。其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是在全球广泛流行的3种常见病毒性蚊媒传染病。三者均主要由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不会通过日常接触或呼吸道传染。
1.避免蚊虫叮咬。外出穿长袖浅色衣裤,裸露皮肤涂抹含避蚊胺或驱蚊酯等成分的驱避剂。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阻止蚊子进入室内。
2.清除蚊虫孳生地。伊蚊喜欢在积水处产卵,所以要定期清除家庭、单位内的各种积水,减少养水生植物,已种养的容器5~7天彻底换水一次,对难以清除积水的地方可以投放双硫磷杀灭幼蚊。
3.如果在登革热流行地区出现可疑症状,要及时就诊并主动说明患登革热可能;有旅居史返回本地的,2周内出现发热,应及时就诊并说明情况,积极配合当地卫生部门,做好治疗。
八月气温较高,食物易腐败变质,加之暑期聚餐、外卖增多,是细菌性、有毒植物性、真菌性食源性疾病的易发季节。主要临床表现有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严重时可致脱水甚至休克。
1.注意饮食安全,选用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不随意采食不熟悉、不认识的野生蘑菇、野菜、野果等;对于禽畜肉类和水产品,应尽量避免生食;烹饪时务必将食材烧熟煮透,尽快食用;对于霉变的食物应及时处理掉,不可再加工食用。
2.处理生熟食品的刀具、砧板、容器要分开;接触生肉、水产品后要彻底洗手再处理熟食或直接入口的食物。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比如聚餐时使用公勺公筷或实行分餐制。
八月为高温中暑高发月份。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户外作业人员为中暑的高发人群。中暑后,轻则表现为头痛、头晕、四肢无力等,重则表现为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脉搏增快,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损伤,并伴有惊厥、昏迷、意识不清等严重临床表现。
1.关注天气预报和高温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暑降温准备。
2.合理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多喝白开水、糖盐水,以补充因出汗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养成少量多次饮水的习惯,不要等到口渴时才饮水,高温天气饮水,水温不宜太烫、太冰。
3.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减少室外高温暴露。外出时注意做好防晒、降温措施,宜穿宽松透气性好的浅色衣服,佩戴太阳镜、遮阳帽,涂抹防晒霜等。
4.一旦出现中暑,应及时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平卧休息,及时补充水分、盐分和矿物质。如果中暑症状较严重,出现昏迷、高热、恶心、呕吐、脱水等症状,应立即转送医院救治。
夏季,台风、强降水等极端天气常有发生,可能造成严重洪涝灾害,不仅直接威胁生命安全,更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风险。在受洪涝灾害影响的地区,需要注意饮用水和食品安全、环境和个人卫生,做好病媒生物控制。
1.密切关注当地气象机构发布的预警信息,如有发布灾情预警的,尽量减少外出,远离危险地带。
2.不喝生水,多饮用白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盛水容器定期清洗消毒。未经消毒处理的山泉水、井水、河水等,必要时可用于生活用水,紧急时需要饮用的,应先烧开煮沸再饮用。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水产品或洪水浸泡过的食物。如果暂时不能保证新鲜的食材供应,建议使用合格的包装食品。
3.保持良好的手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用受污染的水洗漱。加强餐具消毒,可以将洗净的食具放在沸水中,煮沸15分钟。不用雨水或被污染的水清洗蔬果。
4.强降雨后,蚊蝇、老鼠等有害生物密度和活动增多,携带的病原体可污染食物和水源,容易造成食源性疾病发生,要做好防蚊防蝇防鼠工作,避免昆虫、害虫及其他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触食物,可将食物盖好或存放于密封容器内,定期清除垃圾桶内垃圾。
5.做好环境消毒,及时清理垃圾,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洗家具和室内物品。必要时对房间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一般不需要对室外环境开展大面积消毒,防止过度消毒现象的发生。
你可能还喜欢
3.【图解】《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修改东侨委规〔2025〕3号文部分内容的通知》的政策解读
信息来源:宁德市疾控中心
编排:周翔
觉得不错,请点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