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落地,高铁进站。今年夏天,福建的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特别的期待——一群带着世界各地口音的华裔少年,拖着塞满好奇心的行李箱,踏上了父辈祖辈口中念念不忘的“老家”。
他们是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的主角。八闽大地像一本摊开的族谱,等着这些散落全球的“小叶子”,回来一睹自己的“根”长什么样。
日前,福建省侨联已热情接待了来自42个国家的200余名华裔青少年。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足迹,走进福建各地营地,踏上跨越山海的文化寻根之旅。
图源:同心建阳
行走在碧水丹山间,武夷山成为绝佳的自然与文化交融课堂。在茶艺工作室,少年们沉浸式体验从采青到烘焙的全过程。
营员们还探访了建阳的朱子故里,在光泽的茶山间穿梭,感受深厚的闽北历史文化积淀。
图源:同心莆田
在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华裔少年们被木雕匠人“魔法”般的刻刀深深吸引。一节莆田学院的非遗课,编绳技艺缠绕祝福、蓝晒工艺显影时光、莆仙戏科介手势演绎无不让这群“小落叶”惊叹。跟着方言念白课,通过模仿莆仙腔,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
团员们走进莆田华侨中学 图源:涵江时讯
在仙游文庙,52名来自法国和西班牙的青少年身着汉服,向孔子像行传统揖礼。三福博物馆内,精巧的明清古典家具榫卯结构令他们惊叹,亲手触摸木雕工具成为难忘记忆。
在始建于北宋的木兰陂水利工程遗址,华裔少年们触摸千年石坝,在笔记上画下水闸结构图,惊叹祖先智慧。
图源:厦门侨联
厦门华侨大学迎来阿联酋、德国、法国等国的35名华裔青少年。华侨大学营精心设计“1+1”导师组合——专业教师传授知识基础,文化志愿者解读文化密码,提供深度的文化解码体验。
图源:厦门侨联
在厦门工学院的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营员们参观华为智能展厅,体验智慧家居,了解智慧交通中的AI算法,操控机器狗移动、舞蹈等,与四足机器人建立认知交互,同时还体验了软件编程。
图源:厦门侨联
在惠和石文化园,营员们站在非遗影雕前,用多国语言讲述家族故事。
图源:福州市侨联
营员们走进福州历史文化名片三坊七巷,亲手体验“以木为纸、以刀为笔”的非遗软木画技艺。在沈绍安漆艺博物馆,营员们在工艺美术师的指导下,制作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漆扇,惊叹原来“开盲盒”的惊喜感也能藏在传统文化里!
图源:福州市侨联
在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福州茉莉花茶美学馆,福州市非遗项目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代表性传承人严锦华指导营员们,亲手体验茉莉花茶窨制工艺,领略市花“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的无穷魅力。
机场告别时,行李箱重了不少。 塞满了光饼、茶饼、红团模具,还有手机里存爆的照片视频。福建的夏日记忆,已化为他们心底的种子。
这场跨越山海的寻根之旅,不仅是对过去的回望,更是文化自信的传承与未来桥梁的搭建。散作满天星的华裔新生代,正带着八闽大地的文化基因,将中华文明的薪火,播撒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