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
标题图
屏山时评:打造助推个人成长的“温暖集体”
2025-08-01 16:27 福建日报 原创

日前,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学校“温暖集体行动”的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将“温暖集体”建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着力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温暖集体”育人新体系。

教育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照亮。学生的成长,亟需良好集体环境满足其情感、心理、学习等多维需求。这个方案的价值,不仅在于从组织协同到空间营造的“温暖集体”全链条建设,更在于以具体行动编织温暖之网,筑牢育人之基。

image.png

真正能长久滋养年轻心灵的,绝非分数与排名,而是真实可感的集体温度。从增强情绪感知疏导,到“导师制”“情感成长驿站”的温情纽带;从“一舍一文化”的细微关怀,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开放格局;从“一班一品”的特色营造,到“受助—成长—助人”的温情闭环……方案将重心转向集体温度,正是德育创新的有益探索。

当下,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日益受重视,而集体精神与协作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此次方案通过“师生同研共学”言传身教进行爱心接力,借助“志愿+公益+”实践培育社会责任担当,推广合唱、集体舞等活动激活群体的凝聚与疗愈力量;通过营造集体瞬间、强调仪式感、打造集体记忆、传递集体价值,旨在促进学生思想共鸣、志趣共情、能量共振。当课堂开始传递“集体主义中的温暖元素”,教育便从单向的知识灌输转向师生双向的生命温暖交融。

让集体回归服务人的本质,并以人的真实需求为核心,这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深化集体主义教育”的宏旨深度契合。当集体成为个体成长的沃土与情感栖息的港湾,立德树人就有了坚实的依托。

当然,真正的温暖必然在真实互动中自然流淌,于日常细节里悄然发生。教师能否真正秉持教育家精神,看见每个灵魂的微光?集体活动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情绪驿站可否成为真正安全的心灵港湾?资源能否真正“下沉一线”惠及师生?只有当教育者真正俯身倾听青少年的心灵脉动,纸上的温暖蓝图才能转化为可感可知的育人温度。

打造“温暖集体”是回归育人本真的关键路径。这份温暖需要每一位教育者以真诚去点燃。期待校园成为充满生命关怀的情感共同体,让每一名学生在集体的包容与支撑中,寻得属于自己的那片星辰大海。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