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台生活圈
标题图
厦门华厦学院“莲馨智护,银龄无忧”实践队,开展智慧助老社会实践
2025-07-31 00:15 海峡导报

海峡导报 • 新福建新闻客户端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当下,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近七成面临“数字鸿沟”困境。厦门华厦学院信息与智能机电学院组建“莲馨智护·银龄无忧”实践队,于2025年暑期深入厦门市莲花五村社区,开展为期15天的智慧助老行动。通过“1+3”精准帮扶、适老化课程研发、三维沉浸教学等创新模式,累计服务社区长者80余人,完成数字技能多维度教学,助力银龄群体跨越数字壁垒。

科学筹备:筑牢智慧助老根基

实践队提前三周启动筹备工作,划分课程研发、教学实施等6个专项小组。通过模拟老年人视角体验就医挂号、线上支付等场景,研发“基础-生活-安全”三级课程体系。

大字版手机操作指南,涵盖开关机、字体调节等12项技能;生活模块:制作“一图读懂”流程图解就医预约、网约车呼叫等高频场景;安全模块:与社区民警共同开展反诈禁毒宣传,开发反诈情景剧,编写《银龄数字安全手册》。

实践队通过线上线下问卷,深入了解老年人智能设备使用痛点。调研显示,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集中在就医预约、线上购物、交通出行、拍摄剪辑等方面。长者们的肺腑之言——“希望你们多教教我们,让我们也能享受科技便利。”——成为实践队优化服务的动力。

与莲花五村社区党委建立“双组长”负责制,通过入户调研收集需求137条。社区党委书记朱晓铭评价:“青年们连老人手机字体大小的偏好都做了统计,这种细致令人感动。”

创新实践:多维破解数字鸿沟

每1名实践队员固定服务3位长者,建立“教学-巩固-回访”闭环。73岁的陈奶奶在志愿者指导下,30分钟掌握视频通话功能,与海外孙子实现“云团聚”。

投屏演示界面,用红黄绿三色标注关键按钮;手指同步:志愿者半蹲托举手机,手把手引导操作;场景闯关:设置“3分钟完成网约车呼叫”等实景任务。

培养9位“银龄助教”,用方言复述操作步骤。黄奶奶从“零基础学员”成长为能指导同伴的助教,生动诠释“数字反哺”。

实践成果:科技温度润泽银龄

课程从开关机、字体调节等基础操作切入,采用“台上讲解+台下同步指导”模式。主讲人邹曾波投屏演示,志愿者们俯身45°一对一辅导,确保每位长者“学得会”。黄奶奶从“零基础”成长为“银龄助教”,用闽南话复述操作步骤,让教学更接地气。

在“生活服务专场”,团队创新“三维教学法”:巨幕拆解,用红黄绿三色标注“i厦门”政务功能入口;实景演练,68岁李爷爷32秒完成网约车呼叫,72岁陈奶奶成功下单“美团买菜”;银龄互助,长者互教互学,巩固技能。

开设短视频拍摄剪辑课程,78岁张阿姨发布首条抖音视频:“今天我也有朋友圈啦!”老人们还学会用“剪映”制作电子相册,让晚年生活“闪闪发光”。

“莲馨智护·银龄无忧”实践队实现了服务覆盖,累计帮扶社区老年人80余人,完成教学课程12场,收集智慧诉求和满意度两模块有效问卷160余份。技能提升:老年人独立完成就医预约、线上购物、短视频发布等操作,数字素养显著提高。智慧课件:形成“莲馨智护,银龄无忧”智慧助老基础技能指导指南(设备操作篇)(基础通讯篇)(系统设置篇)、“莲馨智护,银龄无忧”智慧助老生活工具指导指南(便民服务篇)(智慧出行篇)(智慧购物篇)、“莲馨智护,银龄无忧”智慧助老安全防护指导指南(通讯安全篇)(消防安全篇)(出行安全篇)电子版和纸质版指导材料9篇。社会反响:活动获社区高度评价,多位老人主动要求“加课”,并希望实践队定期回访。青年成长:实践队员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能力,深化了对社会责任的理解。

蓄势赋能:以青春智慧点亮“银龄“未来

在数字化浪潮中,“莲馨智护·银龄无忧”实践队以温暖与智慧架起跨越“数字鸿沟”的彩虹之桥。从深入社区的精准调研到校社联动的资源整合,从沉浸式备课的角色体验到适老化课件的精心打磨,队员们以“助老先懂老”的初心,将技术语言转化为银龄群体听得懂的“生活指南”。一场场研讨会碰撞出的不仅是教学方案,更是青年与长者之间的同理心;一次次实操演练锤炼的不只是技能,更是“用科技传递温度”的使命担当。一次次课程指导,是青年俯身的45°遇见长者抬头的45°,更是实践队努力跨越数字鸿沟化作连心智慧桥。

“让数字技术不再成为横亘在银龄面前的鸿沟,而要化作连接幸福生活的彩虹。”展望未来,实践队将继续以“教学相长”的开放姿态档期走进社区,为智慧助老行动持续蓄势赋能。让这条承载着温情与希望的彩虹之桥,通向更多银龄朋友的幸福生活。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