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茶道
标题图
冷饮or热茶哪个更解暑?喝对还能悄悄瘦!
2025-07-29 16:27 茶道CN

7月30日我们就要迎来三伏中的“中伏了”。三伏天喝冰饮=自毁身体?——疯传的养生警告,是危言耸听吗?

当你喝着冰可乐爽快地打着嗝的时候,却不知隔壁工位喝着热茶的小姐姐,不仅比你更耐热,更在减重的路上比你快一步……


图片


热茶才是隐藏的“散热高手”


其实《黄帝内经》早就有答案——“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气得泄。”

而现代科学发现,一杯50℃左右的热茶下肚后,身体会启动精妙的散热机制:热茶刺激汗腺分泌,汗水蒸发时能带走体表热量;同时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就像给体内装了隐形小风扇。


3c859229-adb8-4ca3-8c82-8817ec378059.png


广东人喝凤凰单丛、杭州人饮龙井,这些传统并非没有道理。绿茶中的茶多酚能抗氧化,菊花茶里的黄酮类物质可抗炎,比单纯喝冰水多了养生BUFF。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钾、钠、镁等矿物质,能够快速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微量元素。有位马拉松跑友分享经验:赛前喝温盐茶水,比喝冰水更能延缓脱水。不过切记别喝滚烫的茶,65℃以上的热饮可是食道黏膜的“隐形杀手”。


图片


给冰饮爱好者的“求生指南”


当然,完全戒冰对奶茶控们太残忍。

中医讲究看体质“辨证喝冰”——如果你舌头红、苔薄,偶尔来杯冷饮无妨;但若舌苔白厚、经常腹胀,那就要克制了。

夏日自制冷饮注意三条安全线:

一是用热开水泡茶后冷藏,避免摄入生水中的细菌;

二是搭配生姜、紫苏等温性食材,像古早味的台湾冬瓜茶必加姜丝;

三是控制糖度,过量的糖会加重湿气。

注意 “头遍茶不喝,隔夜茶倒掉”,中伏天茶叶容易滋生细菌,冲泡时间不超过 30 分钟。


图片


在家DIY时,可以试试“黄金组合”:

乌龙茶+荔枝肉+薄荷叶,茶多酚和果糖形成天然缓冲带,降低升糖指数;红豆薏米水打底做甜汤,既祛湿又满足口欲。

记住两个“危险时刻”——女性生理期前三天和感冒初愈时,这时肠胃就像漏风的窗户,冷饮随时可能变成“穿堂风”。


图片


老祖宗的"以热制热"智慧


《长安十二时辰》里有个细节:唐代官吏在暑天喝“五香饮”,用丁香、沉香等热性香料煮水。这不是自虐,而是通过轻微发汗来调节体温。

现代人可以在空调房里备条围巾,学福建人煮“午时茶”(乌龙茶、少许薄荷和盐热炒制成的家庭药茶);

或者像广东人那样,把西瓜翠衣(白瓤部分)焯水凉拌,消暑祛燥、养血滋肝,既解暑又护阳气。


图片


在工位的上班族,可以泡一杯陈皮普洱茶、陈皮白茶,比冰可乐更耐渴,还能预防湿热引起的湿疹。

就像《养生论》说的“夏宜食温”,三伏天最好的清凉,其实是让身体保持流畅的“能量循环”,而非粗暴地用冷饮浇灭阳气。

下次想豪饮冰饮时,不妨先喝半杯温热的茉莉花茶——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舒爽感呢?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