嚯,注意到没?现在便利店里瓶装茶越来越多了,方便、好喝,一天喝一种,巴适!
可不是嘛,连那些传统茶企也坐不住了,开始做5块的瓶装茶……不过,这跟店里的礼盒放一块儿,不怕做low了?
不会!现在流行无糖饮料,这分明是去抢可乐、果汁那些甜饮料的市场地盘!早该这么接地气了!
这番对话,精准道出了当下无糖茶饮料市场的火热。那么,快销的“效率茶”与慢品的“功夫茶”,真的水火不容吗?传统茶企下场做瓶装茶,前景如何?
从“最难喝”到“优选”:瓶装茶的逆袭
便利店冰柜,无声记录着中国消费者饮茶习惯的剧变:
商超里的茶饮料,你的最爱是哪款?(杨巍 摄)
效率超越仪式感
都市生活的快节奏,无情压缩着烧水、温杯、冲泡的“慢工夫”,“拧开即饮”的0.3秒,打败了繁琐的茶艺流程。
农夫山泉财报上演惊天逆转:茶饮营收从2020年31亿飙升至2024年167.5亿,增速远超包装水,成为第一支柱!这背后,是“效率养生”成了打工人的刚需——996的“牛马命”,哪配拥有慢泡的工夫茶?
“成分党”崛起
曾几何时,统一冰红茶代表的甜茶是绝对主流,坚持“0糖0脂0卡”的东方树叶,在2013年甚至被票选为“最难喝饮料”Top3。
十年河东,当年轻人开始用健身App计算卡路里,把配料表当“养生准则”,“三无”(0糖0卡0脂)成了观念共识。
于是,无糖茶饮料也成了近年来增长最为迅猛的饮料品类。
健康觉醒的味蕾驯化
日本用了40年培养无糖茶市场,中国消费者仅用10年就将“健康+便捷”的饮茶模式,炼成了这届消费者的生活标配。
瓶装茶的崛起,本质是解决了现代人的核心矛盾:对健康生活的向往,与“快消费”行为惯性之间的鸿沟。它精准命中了“没时间泡茶,又不想喝糖水”的亿级痛点。
茶企纷纷下场,破局靠什么?
无糖茶饮料市场火热。
有数据显示,2028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815.6亿元。
这也吸引传统茶企纷纷下场……
仅福建,就有八马、武夷星、正山堂等茶企相继推出茶饮料产品。
前不久,小罐茶也高调宣布进入瓶装茶饮赛道。
但“0糖0卡”赛道拥挤,如何杀出重围?
关键在于三重差异化:
风味革命:从“解渴水”到“真香茶”
痛点:当前瓶装茶最大短板是风味单一、寡淡,像“有茶味的矿泉水”。
破局:深度挖掘中国茶“高香”特质!小罐茶的高香无糖茶饮是先行者,用现代萃取技术精准捕捉并放大茶叶的天然香气(如蜜兰香、松烟韵)。未来胜负手,在于能否复刻顶级原叶茶的地域风土与复杂层次,建立独特的风味护城河。
场景裂变:一瓶茶,N种打开方式
商务场景:小容量、高浓度“提神精华茶”。
运动场景:添加电解质的“能量补给茶”。
养生场景:融入草本成分(如枸杞、罗汉果)的功能茶饮。
成功验证:东方树叶1.5L大瓶装,从个人独享拓展到家庭共享、露营囤货。
未来想象: 让一瓶茶在不同时空扮演不同角色,无限拓展消费场景与频次。
年轻人露营的餐桌上不再只有可乐,还有茶饮
传统茶 VS 瓶装茶,可以是“最佳拍档”
传统茶企进军茶饮料市场,做瓶装茶会“拉低品牌”,会让人“丢掉喝茶本心”吗?其实不会——
目标客群有分层
瓶装茶的核心是抢夺“甜饮料”消费者和培养“茶小白”,解决便捷入门问题。传统原叶茶则服务于追求深度体验、文化品味和社交价值的客群。
瓶装茶帮助年轻人建立对茶滋味的认知(杨巍 摄)
带动茶消费认知
瓶装茶是绝佳的“风味启蒙老师”。年轻人通过优质瓶装茶(如无糖乌龙、茉莉花茶)建立对茶的基本认知和好感,未来更可能自然过渡到购买、品鉴更复杂的原叶茶。日本消费者正是通过伊藤园罐装茶,走进了茶道世界。瓶装茶恰恰扩大了整个“茶消费”基本盘的入口。
品牌内核可统一
快消品依赖高频广告、广泛渠道;高端原叶茶侧重精准营销、深度体验。瓶装茶是触达更广人群的“先锋”,其成功反哺的是品牌整体认知度和信任度。
便捷而不失格调,高效而依然健康,现代而不忘本源。这才是瓶装茶撬动未来广阔市场的真正价值内核,也是传统茶企借势更上一层楼的黄金机遇。
或许,当下瓶装茶的“轻饮”浪潮,能成为传统茶企其拥抱未来、培育市场的关键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