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央视曝光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农村新公厕建而不用,村里有活动或领导来考察才开门。7月21日,当地发布通报称,确实存在此类问题,已安排部署整改工作,同时对相关失职失责人员进行严肃追责问责。
2022年8月,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的通知》,要求农村公共厕所“用得上、长受益”,确保专人管、有经费、定时清。稷山县这些公厕正是以2023年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项目的名义所建,建而不用,属于有规不循,既浪费了宝贵的财政资金,更破坏了党和政府在基层的公信力。
此事反映出部分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基层做事只追求“让领导看得见”,不管百姓用不用得上;上级考核只看数字、听汇报,缺少实地调研,等到媒体曝光才紧急整改。当然,农村公厕经营管理有现实困难,保洁、维修、排污等都要花钱,村民卫生习惯也需要引导。但有困难就“摆烂”,本身就是作风问题。撬动社会资本,调动村民参与,把运营管理费用纳入预算,规划建设时不求高端求实用等等,都能促进问题解决。想干实事,总能找到办法。存心糊弄,处处都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