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茶道
标题图
绿茶全球标准新版出炉!看图就能辨好坏!
2025-07-21 16:52 茶道CN


图片


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修订版ISO18449:2025《绿茶 术语》国际标准。

这项由中国牵头,英国、德国、日本、斯里兰卡、肯尼亚等8国专家共同研制的新标准,首次系统构建起全球绿茶“视觉风味库”,为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全球绿茶贸易建立了统一技术语言。

这是我国主导的第5项茶叶国际标准,标志着中国从产茶大国迈向国际茶叶标准制定的C位。


图片


新版《绿茶 术语》通过“文字标准+视觉索引”的双轨模式,彻底解决绿茶品类繁杂、描述模糊的国际贸易痛点。

该标准的修订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提出并全程主导,杨秀芳研究员团队历时三年半,采集全球样本完成感官分析与图谱构建,将术语文字转化为视觉化认知。


看图来评茶


标准包括标准范围、参考资料、术语和定义,以及附录、参考标准、索引等6个部分。其中新增5大图片附录,涵盖绿茶分类、干茶外形与色泽、茶汤色泽及叶底外形。

比如,附录A以典型图片清晰区分炒青、烘青、蒸青、晒青、绿碎茶和抹茶等六大类绿茶,每类配有2-4张高清样本图,实现“按图索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扁炒青、烘青、晒青、抹茶等4类绿茶图例(图源:中茶院)


风味看得见


首创香气与滋味两大“风味轮”附录,将品类、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等143种专业术语分层归类,并予以生动呈现。比如,“回甘”(sweet after taste),名解为:“茶汤饮后具有令人愉悦的甜味”,言简意赅,易于理解。

通过科学解构绿茶中“嫩香”“栗香”等抽象风味,为感官评价提供全球统一标尺。


图片

香气轮(图源:中茶院)


谁都看得懂


文字表达不够,高清大图来凑!标准将“紧结”“黄绿”等易生歧义的审评术语转化为直观图像,绕过语言障碍。

以附录B至E的干茶与叶底形态图为例,全球采购商可依图验货,大幅降低贸易纠纷。


图片

雀舌形绿茶干茶图例(图源:中茶院)


图片

汤色图例,左为杏绿,右为浑浊(图源:中茶院)


>>>延伸阅读


全球70%的绿茶产量(2024年达206万吨,全球绿茶总产量290万吨)及86.57%的出口占比,持续推进国际标准体系建设,迄今已主导5项ISO茶叶标准的制定:


图片


我国主导制定的ISO茶叶标准


图片

请旋转手机90°查看(杨巍 制表)


从被动接受到主导规则,中国茶叶标准化走过了17年的历程。

随着绿茶ISO标准新规的正式发布,中国茶正以标准为支点,撬动国际茶叶贸易从“价格之争”转向“价值之争”。

绿茶风味轮转动的,不仅是千亿贸易市场,更是中国茶叶越来越响的国际声量。

2008

3月,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

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宛晓春教授作为ISO茶叶分类工作组首位中国召集人,率专家启动茶叶分类标准攻坚。

2017

12月,《绿茶 术语》ISO标准正式立项。

2018

《茶叶分类》《茶叶化学分类》拆分为独立标准,开启双线研制。

2021

5月,ISO18449:2021《绿茶 术语》正式发布。

2022

9月,福建省主导研制的乌龙茶国际标准ISO20716:2022《乌龙茶—定义和基本要求》标准正式发布。

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2023

3月,由宛晓春教授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ISO20715:2023《茶叶分类》正式发布,我国六大茶类分类体系正式成为国际共识。

2024

5月,ISO5642: 2024《茶多酚提取物—定义和基本要求》标准正式发布,成为首个由我国主导制定的茶叶深加工领域国际标准。

2025

7月,修订版ISO18449:2025《绿茶 术语》正式发布。


图片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