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呢?
看起来像豆芽!
快来猜猜吧……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一根胡萝卜的“出海三破局”
——探访全国胡萝卜种植核心区的农业国际化实践
7月14日,位于晋江市东石镇的福建省福禧种子有限公司新品种试验筛选基地里,总经理彭雪娟小心翼翼地测试着新一批“禧红202”种子的出芽率。
彭雪娟正在测试新一批胡萝卜种子的出芽率
“为即将到来的秋季种植季做准备,每一粒种子都关系着订单。”她手中的托盘里,嫩绿的芽尖破土而出,像极了东石胡萝卜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生长姿态。
胡萝卜属于世界十大蔬菜之一。作为福建省最大的胡萝卜种植基地,晋江种植面积达6万亩,从业人员超万人,年产值10亿元。东石更是核心中的核心,实现2万亩的规模化生产。
每年,上万吨带着泥土芬芳的胡萝卜从这里启程,跨越重洋成为日本、韩国、阿联酋、迪拜、泰国、越南等国家的餐桌宠儿。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这条看似寻常的农产品供应链,背后藏着福建种业创新的密码,藏着精彩的“出海三破局”:用“中国芯”打破“洋种子”垄断,用高品质“水果型胡萝卜”打破贸易壁垒,用“中国定制”打破标准之争,东石的种植户与企业家用农业现代化的探索,书写着中国乡村对接全球市场的鲜活样本。
一破局
二破局
三破局
记者手记
既要“会种地”
更要“懂世界”
东石胡萝卜的全球化实践启示我们:当小农户遇上大市场,既需要“中国芯”的技术底气,也需要“懂世界”的市场智慧。从被动适应国际标准到主动参与规则制定,从单一产品出口到全产业链输出,这里的每一步探索都在证明:农业现代化不仅是亩产提升的数字游戏,更是对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锻造。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的“贸易与生产协调”,在东石的胡萝卜里具象化:当392项农残检测全部达标时,当外国专家蹲在田间点赞时,当国产种子在异国扎根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根胡萝卜的环球旅行,更是中国农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从标准接受者到规则参与者的深刻嬗变。
土地还是那片土地,但当农人的目光越过田埂投向世界,乡村振兴便多了无限可能。(雅玲)
本文刊登于2025年7月15日《泉州晚报》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