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峡导报
标题图
做暗夜里的“光”——泉厦养护中心夜间巡查里的守路担当
2025-07-14 09:53 海峡导报

    深夜十点,泉厦高速旁的海风裹着潮意掠过,路边的灌木丛在路灯下投下斑驳的影子。穿橙色反光衣的技术员叶工蹲在应急车道边检查涵洞,头埋得很低,手电筒的光束顺着排水槽的缝隙钻进去,像一根“探针”,扫过每一块水泥板的裂痕、每一团淤积的杂物。


99134b266d62c0f818bf19c433a4a19.jpg


闻“风”而动:

每一次巡查都是“战前排查”


    按照最新气象消息和相关规范要求,泉厦养护中心立即组织夜间巡查,重点排查“排水设施畅通性、通行安全异常、交安设施完好性”三大类问题,尤其针对“夜间交安设施反光效果、路面黄水溢出、坑槽隐患”等易被忽视的细节,实行全面排查。


881fe5f26e653a2b006573e7257639b.jpg


深夜里的“找茬”:

用手电筒照见每一个隐患


    泉厦高速是连接泉州与厦门的关键通道,也是台风天易出现拥堵和事故的重点区域。今晚,他们的任务是“把问题找在风雨来之前”。


「第一关:涵洞里的“肠梗阻”」

    照片里,叶工检查的位置是K2262+221处的涵洞。他左手扶着路边的防护网,右手拿着手电筒,光束顺着涵洞的坡度往下照——洞底积了一层落叶、碎石,还有几个被风吹来的塑料袋。“涵洞要是堵了,明早暴雨一来,水排不出去,就会漫到路面,车一滑就危险。”他一边说,一边从工具包里掏出铁钩,把塑料袋勾出来,再用手套捧起碎石,倒进旁边的收纳袋。短短10分钟,他清理了3袋杂物,涵洞里再无淤积之患。


「第二关:交安设施的“生命线”」

    这是引导车辆行车的“反光标识”。——“你看,这个反光条有点磨损,晚上司机可能看不清楚。”他从车上拿出新的反光条,撕去背胶,仔细贴在反光标上,边贴边念叨:“反光条是夜间的‘眼睛’,必须让司机在100米外就能看到。”


「第三关:路面上的“异常信号”」

    巡查车缓缓行驶,巡查组盯着路面,不放过任何一丝异常:有没有黄水从路基渗出?——那可能是水土流失的信号;有没有新出现的坑槽?——台风天雨水浸泡会让坑槽扩大,引发爆胎;有没有已经接近倒伏的树木?——强风会把树枝吹到路面,影响通行。每有一处,他都在本子上细细记录,第一时间通知修复和修剪工作。


624e303e5fca030d997347be7b1ea0c.jpg


深夜的坚守:

“我们多走一步,司机就少一分危险”


    凌晨一点,巡查组完成了86公里路段的排查,叶工坐在巡查车上,揉了揉发酸的膝盖,拿出手机看了看儿子的照片,儿子今晚打电话说:“爸爸,台风来了,你要小心哦。”他笑着回复:“爸爸在给路‘看病’,等台风走了,爸爸就回家陪你。”

    “其实我们的工作很平凡,就是在路上到处‘找茬’。”叶工说,“但一想到明天早上,能帮司机们安全通过这段路多添一份保障,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风雨中的“守路者”:

用责任筑牢安全防线


    近期,泉厦养护中心已完三次台风前夜间巡查。养护中心负责人刘庭峰表示:“夜间巡查是台风防御的‘最后一道关卡’,因为很多反光标识隐患在白天不容易发现,只有在深夜才能检证反光效果。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段路都‘扛得住风雨’,让每一位司机都‘开得安心’。”

    深夜的风越刮越大,巡查车的灯光照亮了前方的路。像一盏“安全灯”,在台风前夜的黑夜里,越照越亮。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