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泉州市遭受持续性强降雨,给市民居家、出行造成安全威胁。目前,降雨趋于减弱,鉴于地质灾害的隐蔽性、滞后性和突发性,相关部门提醒,市民应该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城乡积涝和塌方、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特别是山区,更应注意。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金植
外出尽量避开易积水地区
昨日上午,在洛江区的双滨街、万荣街等路段,环卫工人正冒着雨,手持铁锹、扫帚等工具清扫排水口上的垃圾,对工具难以处理的杂物,他们直接俯身徒手清理,疏通排水口。在机械车辆无法进入的背街小巷,环卫工人徒手搬运杂物,确保排水畅通。此外,他们也利用高压冲洗车、洒水车等专业设备连续作业,对淤泥沉积严重的路段进行反复冲刷,全力保障主次干道全部恢复畅通。
洛江环卫工人冒雨清扫排水口的垃圾(郭晓玲 摄)
据介绍,暴雨天气,道路多积水,请群众减少外出。如必须外出行走,应远离危旧房、工棚、电线杆、树木、广告牌、铁塔等建筑,要格外注意高处坠落物体,尽可能避开地下通道等易积水地区。不要打赤脚或穿凉鞋行走,穿雨靴最好,防雨又绝缘。雷电期间,尽量关闭电器等易引雷击的设施。外出时遇打雷,不要站在树下和电线杆周围。
万一电线恰巧掉落在自己附近或者漏电处在自己身边,不可惊慌撒腿就跑,应单脚跳跃离开;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干燥的木棒或竹棒等物使伤员尽快脱离电源。未脱离电源前,施救者不可直接接触触电者,以防自身触电;触电人员脱离电源后,以最快速度联系医院施救。
开车低速缓慢行驶
昨日上午,何先生驾车从泉州台商投资区回泉州市区,在海湾大道遇积水,车抛锚,等保险公司救援,被告知有多辆车抛锚,需要等待,结果何先生等了两个多小时。
“我的车在积水中熄火了,就等着了。”何先生说,害怕再次启动车辆时发动机会进水,就不敢启动。
有多年汽车维修经验的陈师傅说,何先生的做法是对的。车辆在行驶时不慎遭遇水浸,应该马上熄火;如果在积水路面熄火,千万不要重新启动发动机,因为进入缸体的积水不可压缩,重新启动发动机后会造成发动机活塞、缸体等严重磨损,严重者会造成发动机报废。
他说,在雨中行车应保持直线和低速行驶,尽量与前车保持一定距离,视线不好时要及时开启雾灯、示宽灯(急闪灯),引起后方车辆的注意,但切记不要开远光灯。千万不要贸然加速、左闪右避或者超车并线。如遇特大暴雨,应开启大灯及前后雾灯和危险警告灯,最好是靠路边停车,等雨势好转再行驶。
陈师傅提醒,遇到积水路段时,驾驶员应首先放慢车速观察前方路况,再决定是否继续前行。入水前应将挡位挂入一挡慢速行驶,这样可以防止积水进入进气管,也能保证车辆越过障碍。入水时需要将车速尽可能减到最慢,入水后也要保持低速,防止车前形成水波漫过进气管。缓踩油门是为了当遇到水下泥沙时,避免车轮打滑失去抓地力甚至陷车。
注意灾害发生前兆
我市地质灾害发生受地形地质条件控制,由强降雨和工程活动诱发,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其次为地面塌陷。我市西北部的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等地区地貌上属中低山—丘陵区,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山区局部小气候变化较为剧烈,常见短历时的强降雨,削坡建房现象十分普遍,具备发生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并存在多种触发、诱发因素,历来是地质灾害的主要发生发育区域。
7月12日17时,泉州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终止防暴雨IV级应急响应,同时提醒,此轮强降雨过程累计雨量大,致我市多地的下垫面饱和,发生滑坡、塌方等次生灾害的风险性较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警惕地质灾害的滞后性、突发性和隐蔽性,继续加强监测巡查,已转移人员安全评估后有序组织返回。
“大雨过后应该防范地质灾害的发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提醒,地质灾害的发生通常有一定的前兆。居住在地质灾害点或房前屋后高陡边坡附近的住户、企事业单位有关人员要加强巡查,主要看房前屋后周围附近排水沟是否畅通,有没有开裂、漏水,边坡是否出现裂缝、坍塌、掉块,护坡、挡土墙有没有变形,同时要注意观察房屋的墙体或地面是否出现开裂或鼓起等迹象。如果出现这些现象要及时向镇、村报告。此外,还要注意房前屋后是否有泉水冒出,如果本来有泉水后来干枯,突然又再冒出,或者有新的泉水出现就要引起注意,这是可能发生滑坡的迹象。
遇山洪应快速撤离
当降雨太大,有可能受到洪水威胁时,应该有组织地提前向山坡等高处转移。在山区突然遭遇山洪袭击时,要沉着冷静,以最快的速度撤离。逃离现场时,应该选择就近安全的路线沿山坡横向跑开,千万不要顺山坡往下或沿山谷出口往下游跑。山洪流速急、涨水快,不要轻易游水转移,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被围困于基础较牢固的高岗、台地或坚固的住宅楼房时,应耐心固守,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洪水消退。如果被洪水围困于低洼处,情况危急时,可利用通信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受困情况,寻求救援。无通信条件的,可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以呼救,让救援人员更容易发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漂流物,在水上转移。当发现高压线铁塔歪斜、电线低垂或者折断时,要远离避险,防止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