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福州
标题图
古树、古桥、古亭、古道……福州这个村,火了!
2025-07-12 09:02 福州晚报

在罗源县东北部的群山环抱中

有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

中房镇岭兜村

它静卧于河洋溪畔

罗宁古官道穿村而过

村内古民居错落有致

石桥古树掩映如画


眼下,岭兜村传统村落

集中连片整治示范项目

正在进行中

这座因古道而兴的传统村落

即将再次迎来新生


2025-7-10 中房镇岭兜村全貌。.jpg

2025-7-10 罗源县东北部的群山环抱中,有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中房镇岭兜村。.jpg


古树护石桥   临水照烟霞


进入岭兜村

映入眼帘的便是蜿蜒的河洋溪

如一条丝带环绕着整个村落

在村尾溪水流转处,一座石桥横卧溪上

与溪畔的乌桕树相映成趣


2025-7-10 岭兜村村尾溪水流转处,一座石桥横卧溪上,与溪畔的乌桕树相映成趣。1.jpg
石桥名曰转水桥,建于宋元丰七年(1084),是一座单墩双孔的石砌平梁桥。桥墩与桥台由条石砌造,桥面由两块石梁并排铺就。如今桥梁上还能依稀辨出“岭兜”“元丰七年”“募众筹石”等乡民募捐造桥的字样。

2025-7-10 岭兜村村尾溪水流转处,一座石桥横卧溪上,与溪畔的乌桕树相映成趣。3.jpg

前行数米,桥头有一木亭为转水亭按照桥头石碑所载,此亭建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于清乾隆七年(1742)重修。亭面宽12.3米,进深5.3米,高4米。前廊与桥相连,可供往来行人休憩。因亭内供奉陈靖姑,又被称为“陈靖姑转水亭”。

2025-7-10 在村尾溪水流转处,一座石桥横卧溪上,与溪畔的乌桕树相映成趣。.jpg

相传陈靖姑出生于唐代闽中,家世巫觋,神异通幻。其夫刘杞,曾任罗源巡检。随夫来罗的陈靖姑常与义妹林九娘、李三娘一道,为民治病除害。陈靖姑一生扶胎救产、保赤佑童,后被尊为“妇幼保护神”。明清时期,陈靖姑香火逐渐传入台湾。而位于岭兜村的陈靖姑转水亭,也是陈靖姑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2008年,陈靖姑信俗文化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这一信俗更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2025年“海峡论坛·陈靖姑文化活动周”中,两岸信众共祭“奶娘”,再次印证了两岸同根同源、割舍不断的文化血脉。




古道忆繁华 商旅往来频


走过转水桥

便踏入了岭兜村居最集中的区域

一条由石块铺就的古道

串联起十几座

夯土与青砖叠加的古民居

这条古道

就是连接罗源与宁德的罗宁古官道


2025-7-3 在岭兜村,石板铺就的古官道穿村而过。如今行走其间,透过石板上留下的印记仿佛仍能窥见数百年前古官道的繁华。1.jpg


罗宁古官道建于唐玄宗天宝年间

经北宋铺石修路、南宋延线改道

明清设亭建铺

成为连通福州、宁德和浙江的主要通道


在岭兜村

石板铺就的古官道穿村而过

如今行走其间

透过石板上留下的印记

仿佛仍能窥见数百年前古官道的繁华

这里曾是举子进京赶考必经之地

也是闽东瓷器、茶叶外运的商贸走廊


zz2025-7-3 一条由石块铺就的古道,串联起十几座夯土与青砖叠加的 岭兜村古民居。.jpg

途经一座古民居时,岭兜村党支部书记黄玠浩停下了脚步。他告诉记者,这里是他家的祖屋,有着一两百年的历史,他从小生活在这里。


古厝面向古官道一侧的土墙上,有一处宽约2米的开口,木窗紧闭。书记介绍,这曾经是一处商铺,面向古官道上来往的商旅,兜售茶水小食等。



2025-7-3 岭兜村貌.jpg
2025-7-3 一条由石块铺就的古道,串联起十几座夯土与青砖叠加的 岭兜村古民居。1.jpg


古时从福州往宁德方向,在此途经转水桥后,上千级古道石阶陡然攀升,宛如天梯悬挂于峭壁之间,商旅至此无不喘息驻足。岭兜这座“过路村庄”,也默默见证了无数书生抱负与商贾荣衰。



民风多淳朴 代代相传承


岭兜村民风淳朴

村民多以耕读传家,以勤俭为本

村民家家户户都姓黄

村内立有村规族训,代代传承


相传岭兜黄氏

为江夏虎丘黄氏始祖黄敦之后

黄敦于唐乾宁初(894-898)

随王审知入闽

其后世黄珠携子黄亮(开基祖)

迁入罗源岭兜

村里至今还保留着黄氏祖厅


2025-7-10 黄氏祖厅为清式祠堂建筑。.jpg

黄氏祖厅为清式祠堂建筑。


黄氏祖厅为清式祠堂建筑,坐北向南,占地面积为150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依次由天井、大殿、戏台、香楼、看台组成。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

2025-7-10 黄氏祖厅大殿上方挂有“解元”等多个牌匾。。.jpg

黄氏祖厅大殿上方挂有“解元”等多个牌匾。

殿前刻有一副楹联:“文献接中原数十代名臣世裔,衣冠自南宋几千年乔木人家”。在殿外的天井中,有两对旗杆歇。这里还曾出过清光绪年间戊寅科乡试第一名,大殿上方挂有“解元”等多个牌匾。


2025-7-10 黄氏祖厅殿外的天井中的旗杆歇。。.jpg

黄氏祖厅殿外的天井中的旗杆歇。


除了黄氏祖厅,村内保留至今的明清古民居还有十多处。在岭兜村,历来重视古建筑的保护。岭兜村村委会常务副主任黄诒钟告诉记者,据村里老人回忆,抗日战争时期,村里一位村民,为保护转水桥不被炸毁,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每每谈及此事,村民们都惋惜不已。




连片再整治 古村焕新颜


近年来,在罗源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

中房镇对岭兜村古建筑、古民居

进行了保护性修缮

今年以来,罗源县传统村落

集中连片整治项目正式启动

受益的有

白塔、起步、中房等乡镇的传统村落

一条古道串联两大片区

并持续向北延伸

与宁德蕉城集中连片示范区形成大连片


2025-7-10 眼下,岭兜村传统村落集中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jpg

岭兜村传统村落集中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正在开展。

据介绍,根据对中房镇片区的规划,项目将对岭兜至满盾千年古道、沿线古厝、河道等进行环境修复。此外,还将对岭兜村内的5座古民居进行修复、活化,同时还将提升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文化广场、休闲驿站等。


2025-7-10 岭兜村民风淳朴,村民多以耕读传家,以勤俭为本。1.jpg


2025-7-10 岭兜村民风淳朴,村民多以耕读传家,以勤俭为本。2.jpg

岭兜村的民风淳朴,村民多以耕读传家,以勤俭为本。


“按照计划,2025年底前将完成项目清单中明确的传统建筑修缮工程,推进村落建筑风貌品质提升,进一步优化村庄人居环境。通过整治,把古树、古村、古桥、古亭、古官道串联在一起,形成连片效应。实现‘古道联古村、古村焕新颜’的目标,让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官道与传统村落焕发新生。”中房镇相关负责人员表示。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