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视界
标题图
向昌都 向高原
2025-07-12 11:44 福建日报 原创

 

《福建日报》2025年7月12日第八版

只有置身于汹涌的澜沧江畔,才能真正体会“昌都之险”:

地处雪域之巅藏川青滇接壤地区,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高寒缺氧,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山高谷深,河流湍急,自然条件十分险恶。

在福建省第十批和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交接之际,我们来到这里,为了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见证向上生长的力量。在6天的昌都采访可谓日夜兼程,车辆在高山深谷中穿梭,带着我们走访了昌都若卡区、洛隆县、边坝县等多个地方,见证跨越几批人的接力,聆听他们的甘苦与梦想。

巅峰,是攀登者的目标。我们在西藏采访,感受到的正是这样一种向上的力量。一个个落地生根的援建项目、一项项拔地而起的民生工程告诉我们,援藏援的是资源、人员;一条条生生不息的产业链、一项项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告诉我们,援藏援的是理念、智慧;一个个坚守奉献的身影、一次次依依不舍的挥别告诉我们,援藏援的是大爱与希望。

风从东海之滨来,吹过雪域的山岗。那些跨越山海的奔赴,那些日夜相伴的坚守,早已让“福建”与“昌都”不再是地理名词,而是刻进彼此生命的印记——是课堂上共享的知识,是义诊时掌心的温度,是节庆时共饮的青稞酒,是体验中心里的特色商品……这个时候,援藏具象化了。

三年的时间,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触摸时光的温度,演绎着振兴的故事,以实际行动回答三个问题:援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

站在澜沧江畔回望,江水奔涌向前,他们的背影已悄然融入雪域高原的晨昏之中。他们用初心丈量雪域,以担当浇筑丰碑,让“海拔高,境界更高”的援藏精神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还记得走出昌都邦达机场时,一位援藏干部说的话:“多吸氧,在昌都吸氧不丢人。”确实,对这些来自沿海地区的人们来说,适应高原,心理上可以做到,但生理上却很难做到,哪怕来了一年、两年、三年。

对于福建省第十一批援藏干部人才来说,踏上平均海拔近3500米的昌都工作生活,“缺氧”只是微不足道的第一步。

毕竟,追梦的人,注定要走更远的路,爬更高的山。

中国最美公路G349,东起昌都市察雅县,西至日喀则市萨嘎县,途经洛隆、边坝、嘉黎、墨竹工卡等地,全长2100余公里,G349沿途风景丝毫不亚于川藏北线和南线,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之一,同时也是十八军先遣连进藏道,更是一条“观雪山冰川、赏湖泊蓝冰,享冬日暖阳、泡温泉康养”的旅游线路,被自驾游爱好者称为“西藏版独库公路”“中国最美公路”。G349自驾线路的开发和推出,为昌都、那曲、日喀则的旅游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本报记者 游庆辉 摄

6月27日,昌都市广场上,翩翩起舞的群众在舞蹈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本报记者 游庆辉 摄

边坝县第一小学无论从校舍环境、师资力量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为6月29日,学生在新教室内认真听课。本报记者 游庆辉 摄

7月11日,画师在福建援藏展示中心的唐卡漆画培训基地制作唐卡漆画。我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持续打造唐卡漆画文化援藏品牌。 本报记者 游庆辉 摄

7月11日,闽昌新藏香文创工坊,员工们正在制作藏香。三年来,在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的精准帮扶下,新藏香品牌已从高原走向全国。 本报记者 游庆辉 摄

7月11日,闽昌新藏香文创工坊直播售卖藏香。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联合福建商学院成立“昌都特色产品运营中心”,搭建电商直播间,极大提高了藏香品牌的知名度和关注度。 本报记者 游庆辉 摄

走进尼木乡林麝养殖基地是福建援藏工作队边坝工作组积极牵线搭桥,促成“西藏高原麝类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该中心汇聚北京林业大学、漳州片仔癀药业与边坝三方力量,成功攻克高原繁育难题。2024年,基地产出麝香503克、繁育幼崽50头,总产值达225万元,被牧民亲切称为“家门口的活银行”。   本报记者 刘志雄 摄

近两年来,昌都市妇幼保健院的门诊、住院、手术业务量均实现了翻番。如今,福建省援藏医疗队与本地专技人才正携手以医院创甲指导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管理水平,为广大藏族同胞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图为:昌都市妇幼保健院援藏医生带领本地医生进行手术。   本报记者 刘志雄 摄

2024年3月,在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的促成下,国家香检中心昌都业务中心正式落地昌都,为藏香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检测、科研提供“家门口”的便捷服务,昌都市藏香产业向着标准化、规范化迈进。图为:昌都制香企业到永春制香企业参观学习。 本报记者 刘志雄 摄

昌都医改人员赴三明医改交流学习。本报记者 刘志雄 摄

在我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唐卡漆画文化产业小组团支持协调下,唐卡漆画培训班在昌都市康巴文化产业园开班。我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持续打造唐卡漆画文化援藏品牌。 本报记者 刘志雄 摄

5月18日,在第二十七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上,昌都展区工作人员向参会者介绍昌都特色商品。本报记者 刘志雄 摄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