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伊始,家长圈已经开始晒课程表和旅游照了。调查显示,有42%的孩子被塞进3个以上的兴趣班,也有26%的家长选择带娃奔赴“诗和远方”,近半数家庭暑期花费超两万元。
暑假,不该是弯道超车的赛道,而应是张弛有度的成长驿站。无论是排满课程表的充实,还是回归自然的松弛,只要契合孩子的需求与节奏,便是合理的选择。
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让孩子在张弛之间找到自洽的节奏。曾几何时,“唯分数论”催生的教育焦虑,让不少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抱着“报班即安心”的心态,将暑假异化为孩子的“第三学期”。满满当当的暑期日程,不仅让孩子身心疲惫,更可能滋生逆反和厌学情绪,最终与家长的初衷背道而驰。
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真正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意愿,理性规划暑期安排。他们鼓励孩子在山川湖海中开阔眼界,在课本外追寻热爱。这种教育意识的觉醒,正让教育回归本真——无论课内课外,只要能在投入中收获成就感,就能不断汲取成长的力量。
既要仰望星空放飞梦想,也能脚踩泥土扎根生活,这才是对成长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