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拍桌怒吼到心悦诚服,从执念难消到息诉罢访——这一场场化干戈为玉帛的蜕变,正是龙岩市检察机关开出的‘法治处方’”。
近年来,龙岩市检察机关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决策部署,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推进检察信访工作。通过构建“源头预防、多元化解、综合治理”的工作体系,推动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处置在基层,切实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为平安龙岩建设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
“主治医师”精准把脉信访“疑难症”
2024年3月,福建省长汀县一出租房内,朱某某与段某某因日常琐事发生口角,继而引发肢体冲突,冲突过程中,朱某某持一楼客厅案板上的菜刀割伤段某某颈部左侧。案发后,朱某某向长汀县公安局投案。尽管持刀的朱某某已获刑九个月,但段某某坚持申诉:“从背后砍脖子就是要我的命!”
面对这份申诉,长汀县检察院包案领导郑伟带着案卷跨越300公里,在江西于都县的农家小院里,听段某某拍着桌子怒吼:“他拿的是菜刀!是脖子!”检察官明白,这不是简单的法律认知偏差。
“案情并不复杂,难点在于如何让段某某理解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的区别,彻底打开其并非是“被杀”的“法结”,才能够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和法治温度。”郑伟检察官说。
2024年10月29日,长汀县检察院组织召开一场听证会。邀请律师、人民监督员、人民调解员担任听证员,共同推进矛盾化解。全面听取申诉人诉求,重点围绕此罪与彼罪、案件性质认定等问题逐一进行解释说明及公开评议,从“法、理、情”不同角度,逐层递进开展释法说理。同时听证员一致认为,考虑到被告人没有赔偿能力,申诉人家庭经济困难的实际情况,希望检察机关能够依据相关司法政策给予申诉人切实帮助。长汀县检察院经释法说理后,依法发放司法救助金1万元,并引导其通过民事诉讼索赔。段某某最终服判息诉,案件实现实质性化解。
为了提升信访工作质效,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龙岩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专项治理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对首次申诉的刑事案件均要求院领导包案办理。两级院坚持把院领导接访和包案化解作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对排查出的重点风险隐患案件,全部纳入院领导包案范围。
专项治理开展以来,两级院院领导共接访群众51人次,包案办理信访案件55件,办结后化解率达94.5%。
“听证会诊”妙手回春解“心结”
2019年12月16日中午,上杭县某工地爆发了一场激烈冲突。张某某因工程材料问题与工友石某丁、石某玉发生争执,情绪失控中三人扭打在一起。经鉴定,石某玉损伤程度为轻伤二级。2021年12月28日,张某某最终因故意伤害罪获刑十个月,张某某不服。2024年9月,张某某向龙岩市检察院提出申诉。
面对情绪激动的张某某,检察官没有着急驳回申诉,而是带着案卷直奔上杭县面对面与张某某交谈。“这明明是旧伤!凭什么算在我头上?”
经检察官深入核查,结合医院提供的相关医疗记录等证据均指向新伤结论时,检察官为了更好地解开张某某的心结,决定于2024年12月13日开展公开听证,邀请侦查人员、法医、律师和人民监督员同台释法,将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解释。投影仪上,一张张手术记录、CT片和鉴定文书无声却有力地回应着申诉人的质疑。
听证会结束后,张某某长久凝视着证据材料,最终长叹一声:“虽然还是不甘心,但你们把道理讲透了。”这场持续五年的恩怨,终于在检察官既恪守法律底线、又尊重当事人感受的办案方式中画上句号。
近年来,龙岩市检察院为全面落实信访案件“应听证,尽听证”。将公开听证作为化解矛盾的重要抓手,将群众诉求强烈、矛盾突出的案件作为听证重点,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律师等“第三方”参与,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赢公信。专项治理以来,两级院共开展信访公开听证8场次,听证后信访人均未再向检察机关信访。
“每一起信访案件的化解,都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动注脚。” 在这片红土地上,检察蓝正以“如我在诉”的情怀,将法理情融为一体,让每一起案件的办理都成为彰显公平正义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