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通过直播带货增加淮山产品销量…”“淮山合作社共有多少社员?”“每年的淮山产量有多少?”……夏日蝉鸣声中,安溪县长卿镇山格村热闹非凡。泉州市第一期年轻干部党性教育专题班的学员们与当地农户正在“围桌茶话”,一边品着淮山茶,一边探讨着淮山产业发展,气氛十分火热。
7月4日至5日,泉州市委组织部、泉州市委党校组织泉州市第一期年轻干部党性教育专题班部分学员赴安溪县长卿镇、尚卿镇,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研”实践锻炼活动。旨在让年轻干部在基层实践中践行初心使命,接受党性锤炼,厚植为民情怀。
在中共安溪中心县委机关旧址,一幅幅珍贵图片、一件件历史文物,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学员们在一段段革命故事中,接受革命精神的红色洗礼,感受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体悟革命前辈的坚定信仰。厚重的历史如同一本生动的红色教材,激发着学员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让红色血脉在他们心中赓续传承。
在世界藤铁工艺之都——卿创馆内,一件件精致的藤铁工艺品、一幅幅记录发展历程的图片,静静诉说着安溪藤铁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学员们驻足观赏,仔细聆听着藤铁工艺从简陋粗作到精美绝伦的蜕变故事,感受匠人的执着坚守,触摸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当晚的座谈会上,学员们围绕“电商产业如何助力开拓藤铁市场”““泉州时尚产业如何赋能原创设计”“藤铁工艺品如何嫁接泉州文旅文创”等热点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提出意见建议37条。
而在山格村的淮山田和灶坑村的梯田里,又是另一番忙碌景象。学员们卷起裤腿、撸起袖子,举起锄头,舞起镰刀,与村民们并肩劳作。除草、翻藤、覆土、施肥、搬运、归置……每一个动作都认真投入、充满干劲。汗水湿透了衣襟,泥土沾满了裤腿,却都成了他们深入基层的扎实印记和为民情怀的生动诠释。
在淮山面线、红米加工等生产车间,学员们撸起袖子,与车间工人们并肩作业,沉浸式学习体验淮山面线、红米加工生产流程和制作工艺。劳动间隙,学员们与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深入交流,围绕如何提升产品标准化水平、拓宽线上销售渠道、打造地域特色品牌等展开热烈讨论。在得知灶坑村当季红米仍有库存而新米马上要上市,村里正为销路发愁之时,学员们自掏腰包,迅速认购,为村财增收尽一份心意。来自团市委的学员第一时间联系热心青商企业,下单预购400份总价值2万元的新米,提前为农户打开销路。
到了农户家中,学员们迅速融入其中,与农户一起泡茶畅聊、准备食材、烧火煮饭。饭桌上,大家围坐同食,饭后一同洗漱餐具,宛如一家人,一边干家务,一边唠家常。在家长里短中,农户向学员传授务农心得,学员则凭借自身知识和经验,为农户提出产业发展建议。这样的交流,让学员们真切了解了社情村情民意,知晓了群众所需所盼,有效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也提升了他们联系服务群众的本领。
夜色渐深,田野山间蛙声蝉鸣逐渐停歇,而村里的茶话会上却依旧欢声笑语不断。学员们的到来,为寂静的村庄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此同时,广袤的农村和纯朴的农民,也以最真实的生活场景和最真挚的情感,为年轻学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基层实践课,让他们在同吃、同住中锤炼了党性,在同劳动、同调研中砥砺了作风。
活动结束后,广大学员纷纷表示,这次经历让他们真正接上了基层地气、增添了工作底气、强化了担当骨气。他们将把在活动中的所学所悟转化为工作动力,激情燃烧、干事创业、奋勇争先,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泉州实践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