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7月5日讯(记者 黄星榕)5日,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成立四十五周年学科发展大会暨第十一届两岸学子论坛开幕式在厦门大学举行。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回顾了研究院涉台研究45年的发展历程,从历史学科起步,扩展至多学科领域,涉台研究机构蓬勃发展,包括政府部门、社科院、高等院校及民间组织设立的众多研究机构,为台湾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平台。涉台研究人才的培养取得了显著成就,专职学者数量庞大,吸引了多学科背景的学者加入;涉台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提升,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扩大了台湾研究学科的影响力。
今年在佛光大学读公共行政专业的大四学生裴俊宇是首次来到厦门:"从机场一路看来,大陆的现代化程度不输给我们印象中的发达国家。台湾一些长辈对大陆的印象还停留在几十年前,但我们青年学者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能够通过实地交流看到真实的大陆、改变固有的刻板印象。"裴俊宇认为,青年交流的最大意义在于"让台湾青年把正确信息带回岛内"。"学术交流不仅是分享知识,更是观点的互动。虽然我们看法可能不同,但通过持续交流,总能找到共同点。"
“两岸关系不怕慢、不怕乱,就怕断。万事莫如交流急。两岸交流中断以后,双方就剩下互相猜忌了。”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刘国深表示,当前两岸关系虽然非常困难,但仍能在逆境中推动和平发展与融合发展,得益于过去几十年交流打下的民间基础。双方还是可以有一些热心人士为两岸奔走,让双方相信我们还可用双赢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就是交流交往的重要性。“两岸学子论坛是为两岸年轻学子提供的交流对话的平台,尽管艰难,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还是要持续推动这方面的工作,努力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后机会,毕竟和平双赢才是两岸同胞之福。
在大会致辞环节,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孙亚夫,厦门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庄荣良,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杨毅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姚志胜等7位代表分别致辞,向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成立45周年表示祝贺,并对台湾研究院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现场还颁发了“杰出奉献奖”“30年奉献奖”和“20年奉献奖”,表彰长期从教于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为台湾研究学科建设持续奉献的教职工。来自厦门大学的廖晋骞等四位学子代表,分别从两岸经贸政策效果、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台湾论述、1930年代台湾文人的思想意识、台湾地区政治局势等角度分享了研究心得。
当日下午,大会并行开展了7个分论坛。其中,大会设立“挑战与突破——台湾研究学科发展研讨会”和“台研论衡 思源汇智——首届台研院友学术论坛”,分别邀请台湾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台湾研究院院友,就台湾研究院学科建设方向、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智库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同时,平行设立“政治与法律分论坛”“经济、社会与两岸关系分论坛”“历史与文学分论坛”“微视频分论坛”“两岸青年融合发展分论坛”等5个分论坛,为两岸青年提供多维度、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
据悉,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成立于1980年7月,2025年7月迎来建院(所)45周年。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是海内外最早公开成立的台湾研究学术机构,也是目前大陆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最全、成果最丰硕的台湾研究学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