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现场AI工具不限用,关键看你用得顺不顺!”近日,一家蒸馏水工厂在招聘“造梗师”岗位时,面试官现场为求职者留出两分钟AI助力时间,引得面试者直呼“不会是陷阱吧?”相关视频在社交平台迅速走红。
AI技术正加速融入生活,包括招聘。“人+AI协作”日益成为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的求职新范式。58同城也持续拓展AI产品矩阵,全力推动毕业季跑出“快配准配”加速度。
“造梗师”岗位主打“能整活”
借助58同城毕业季招聘活动,工厂打出一套“内容出圈”组合拳:把招聘岗位包装为“品牌内容营销 / 造梗师 / 新媒体专员”,主打“会玩梗”“能整活”“带节奏”。
有用人单位负责人坦言:“我们是传统制造业,但管理层年轻化,对AI持开放态度。开放AI面试的初衷,正是吸引一批‘能用AI也能带创意’的年轻人。”事实上,该工厂早已娴熟运用各类AI招聘工具。负责人透露:“这次‘造梗师’岗位的简历邀约,一半以上是通过AI招聘助手发出的;在销售岗位上,AI面试官一周内就帮我们完成了超50位应聘者的初筛。”
求职招聘类AI应用走红
今年,随着毕业季进入求职高峰,AI应用正深度融入招聘全流程,企业与毕业生“双向入局”。
58同城平台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据悉,平台AI面试共上线7个“真人”数字面试官,可24小时在线为中小企业筛选人才,平均可节省80%的招聘时间。求职者则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AI面试,降低线下面试成本。截至目前,AI面试已服务超40万家中小企业、超100万名求职者。
结构性“错配”仍是挑战
今年毕业季,全国预计有超过1200万名高校毕业生步入职场。
业内专家指出,当前高校毕业生与企业在人岗地理分布、岗位认知差异、行业偏好等方面普遍存在“场景错位”。不少学生接触和了解的行业、企业仍局限于有限范围,从而缩窄了实际择业空间。
一项针对毕业生的求职意向调研显示,互联网、通信、政府/事业单位、能源/化工成为热门方向。其中,互联网行业的求职意向占比超过65%,而制造业仅为11.8%。在城市选择上,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等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占据求职投递榜前列,原因多为“发展机会多、平台体量大”。
然而,正因这种集中的城市与行业偏好,也导致了就业市场出现“高投低配”、“大材小用”的结构性失衡现象。
AI技术落地招聘场景提速“快配准配”
为系统性破解“错配”、实现“快配准配”,58同城持续推动AI技术在招聘流程中的全链路的深度应用。
在求职端,平台推出AI简历诊断工具,帮助毕业生识别简历短板,挖掘与非热门行业、非一线城市岗位的契合点,打破信息茧房。AI求职顾问则通过语义理解与行为分析,为用户推荐更贴合的岗位,提高匹配精度。
在企业端,AI招聘助手已集成智能筛简历、岗位推荐、候选人互动等功能,能高效识别“隐形人才”,避免传统筛选遗漏优质简历;搭配“极速聊”“AI面试”等工具,显著提升人岗对接的“快”与“准”。
随着AI场景不断深化,招聘流程正在被显著提速,匹配精度持续优化,技术正成为打破结构性错配、提升就业效率的关键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