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区航拍图 纪素容 摄
“不抢券不满减,一荤三素加炖汤,只要九块六!”6月24日午时刚过,饿了么骑手王师傅端着热气腾腾的餐盘,在龙海区石码街道锦江社区新挂牌的暖新食堂里发出由衷的感叹。就在不久前,像王师傅这样的骑手,在送餐高峰期,往往只能在等单间隙蹲在街角树下或商场通风口,扒拉几口简易果腹。
如今,暖新食堂出现在他们高频穿梭的商圈、社区旁,“近”成了最朴素的温暖。王师傅口中的这片暖意,是龙海区委社会工作部精准捕捉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群体“就餐难”“就餐贵”难题后的主动作为。
从“长者食堂”的成功经验中汲取养分,龙海将目光精准投向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群体,在榜发社区、港林路、人民路、平宁路等地布点,采用民办公助的模式,进一步扩大公益食堂的优惠群体。
外卖骑手到暖新食堂用餐。
“近”为纽带
托起服务“大民生”的承诺
“以前等单哪敢跑远。就盼着在大树底下、商场周边阴凉的地方对付一口。”美团骑手李师傅回忆起过去的游击式用餐,有些心酸。这是无数外卖骑手、快递小哥、货运司机等群体的共同记忆。
错峰与赶时,是他们工作的常态,却也成了他们填饱肚子的障碍。龙海暖新食堂的选址,直指这一痛点核心——“近”。六家首批食堂,全都锚定在餐饮云集的热门商圈、商铺林立的核心街区、物流集散的交通节点。
石码街道内社村店紧邻外卖订单“爆单区”,榜发社区店扎根骑手聚集的居民区,程溪镇景荣程物流公司店则直接嵌入货运源头……这是龙海区委社会工作部组建后,第一时间联合行业主管部门,深入“蹲点”摸排后的精准规划。
“距离,就是效率,就是温度。”龙海区委社会工作部二科工作人员陈佳蓥调研后发现,能不能就近吃上热乎饭,是这些群体最迫切的诉求之一。“‘10分钟就餐圈’不是口号,是保障他们不耽误接单、不耗费休息时间的基准线。”陈佳蓥说。
这份“近”带来的便利,在骑手李师傅展示的午餐账单上得到直观体现:三荤三素一炖汤的丰盛套餐,经过身份认证,仅需11元。他指着手机屏幕,笑意盈盈:“食堂就在商家集中区,几步路就到。单子来了,随时能出发。趁热吃、吃得饱、吃得安心。”
在榜山镇榜发社区暖新食堂,午后的热闹景象成为常态。骑手们聚在一起,不再是匆忙对付,而是边享用经济实惠的热饭热菜,边交流着当天的“抢单攻略”,这里俨然成为配送间隙的“能量补给站”和小型信息交流场。
“小食堂”以“近”为纽带,稳稳托起服务“大民生”的承诺,让城市的“摆渡人”在奔波的间隙,也能放心地坐下来,品尝一份属于自己的温热。
锦江社区暖新食堂
微利破局
公益+市场实现可持续运营
“近”解决了“能吃上”,而“利”则关乎“吃得起”与“吃得久”。建食堂易,让食堂真正可持续地、充满活力地运转下去,才是真正的挑战。
如何让蕴含其中的爱心善意,不被经营压力消磨殆尽?又如何跳出“政府输血难以为继,纯市场运作背离初心”的怪圈?
龙海区委社会工作部担当起“需求撮合者”的角色。“我们发现,这些群体的价格敏感度高、用餐时段特殊。午餐集中在中午1点半后,晚餐则在晚上7点半后。”陈佳蓥说,“同时,我们也看到过去一些依赖补贴的社区食堂,经营压力大,步履维艰。纯粹的公益,可能美丽却短暂;完全的市场,则可能冰冷且昂贵。”
反复论证、多方沟通后,决定采用“市场化运行、公益性反哺”运营策略。其核心在于政府搭台、社区助力、企业(运营方)唱戏,让“公益”与“市场”在微利平衡点上找到共生之道,实现自我“造血”。
“我们这家食堂,底层依托的是政府补助支持建立的‘长者食堂’基础资源。但光靠补贴,就像无源之水。”榜山镇榜发社区、石码街道锦江社区的暖新食堂运营负责人骆晓黄对此感受很深。他坦言,食堂的运营本质上是私营主体在承担,“我们探索的是政府、社区、运营企业三方共建。政府提供场地补贴、政策支持,社区协助宣传推广、凝聚人气,运营企业负责日常管理和菜品服务”。
如何拿捏平衡尺度?针对骑手的集中用餐时间,食堂推出“午晚双峰折扣”——中午1点半后、晚上7点半后,原本已比其他市场快餐优惠的“暖新套餐”,还能再享受八折优惠!
“这个时段原本是我们的客流低谷。让利给小哥们,既精准体现公益属性,又为我们补充宝贵的客流,避免资源闲置。”骆晓黄说,“看似单笔利润更薄,但稳定的客流保证了整体微利运行,也确保食堂能长久地开下去。”
“暖新食堂,并非单向的施惠。它将解决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群体的‘就餐难、就餐贵’问题,与填补社区食堂午后、晚间等特定时段客流低谷的经营问题结合起来。这是一项双赢乃至多赢的举措。”龙海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李佳昌说,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微利运行,让公益的初心与市场的活力互融互促,保障了暖新食堂的自身造血能力。
“暖”字延伸
汇聚成触手可及的温暖之网
暖新食堂的成功落地与可持续运营,像投入湖心的一颗石子,在龙海激起层层涟漪。它所传递的理念,既点燃了更广泛主体参与的热情,也催生了更完善的服务生态。
荤素搭配的套餐
一些具备条件的企业,敏锐地捕捉到为员工解决“吃饭大事”背后的价值。如程溪镇景荣程物流有限公司,规模虽不庞大,却毅然为旗下60多名货车司机建起暖新食堂。早餐2元、午晚餐4元、夜宵象征性收取1毛钱的定价,惹人关注。
“从纯账面看,食堂运营是亏的。”负责人事管理的姜盼算了一笔“经济账”与“管理账”,“但我们看到的是,司机兄弟们不用再为了找地方吃饭而违规路边停车,罚款风险直线下降。更重要的是,兄弟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归属感强了,队伍流失率显著降低。这省下的招聘成本、管理成本、潜在的安全风险成本,远比食堂的运营补贴多!”
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群体流动性大、分布广泛,单一形态的食堂或驿站,仍可能形成服务的“孤岛”。如何让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快递员、送餐员、网约车司机、保洁员等,都能便捷地找到“补给点”?
龙海区委社会工作部用一张全覆盖的暖新地图给出答案。这张精心绘制的电子与纸质地图,将全区24个精心布设的服务节点清晰标注、有效串联。它不再局限于暖新食堂,而是囊括了功能更丰富的暖新驿站、工会驿站、零工市场等场所。
渴了能喝水,累了能歇脚,手机没电能充电,小磕小碰有应急药品,甚至闲暇时还能在新增设的龙海区图书馆暖新点借阅一本好书……这些看似细微的服务,汇聚成一张触手可及的温暖之网,让“服务孤岛”在信息化与精准化的布局中消融。
暖新食堂内那份九块六的套餐背后,是政府引导的智慧、企业(运营方)让利的担当、社会协同的温暖。它既照亮了就业者的前路,也温暖着这座小城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