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上午,第十三届“艺汇丝路”阿拉伯知名艺术家访华采风作品展开幕式在泉州海交馆举行。展览共展出46件(套)阿拉伯艺术家及泉州本土艺术家作品,涵盖油画、中国画、水彩画、丙烯画、装饰画等不同画种,风格各异、题材丰富,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泉州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底蕴。
阿拉伯8位艺术家获颁作品收藏证书和“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国际旅游推荐官牌匾。泉州市文旅局 供图
今年6月18日至7月3日,第十三届“艺汇丝路”阿拉伯知名艺术家访华采风创作活动在泉州举行。来自埃及、沙特、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阿曼等国的8名阿拉伯艺术家和2名埃及网红博主深入泉州古城清净寺、清源山老君岩、晋江梧林传统村落、石狮洛伽寺、安溪金谷溪岸、永春魁星书院等世遗点、古村落、景点、网红打卡点,开展采风写生和文化交流。他们体验了泉州美食、民俗风情、茶道香道,参与了南音、高甲戏、掌中木偶戏、白鹤拳、南少林武术等非遗快闪活动,还参与了在西街游客服务中心举办的“世遗泉州入境游便利化体验活动”,受到海内外媒体的关注,线上线下曝光量超1000万人次。
图为中外艺术家共同创作的“海上丝绸之路”主题画卷,长达10米。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6月25日至30日,阿拉伯艺术家在泉州进行主题艺术创作,做法多样的海鲜美食、美丽优雅的簪花、精致独特的燕尾脊、多元包容的宗教文化……独特的泉州风情成了阿拉伯艺术家们最好的创作素材,最终共产生了24件(套)优秀作品。值得一提的是,阿拉伯艺术家还与泉州画家20多人共同创作长达10米的“海上丝绸之路”主题画卷,表达了中阿双方艺术家对“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认同,彰显了中阿双方艺术家“向上向善向美”的创作理念和价值取向。
来自摩洛哥的年轻艺术家非拉多斯·阿尔拉米和她的作品。泉州市文旅局供图
“泉州的簪花、建筑和宗教文化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我把这些元素都体现在作品中。”来自摩洛哥的年轻艺术家非拉多斯·阿尔拉米向记者介绍,“比如这个像花一样绽放的永春香束,香料最早是阿拉伯传过来的,但是泉州把香料与竹签结合,制作成了平价的香,香花四周是不同信仰的形象代表,既见证了中阿文化交流,也展现泉州多元包容的宗教文化。”
非拉多斯·阿尔拉米正在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作品。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在埃及文化部造型艺术司司长瓦利德·卡努什看来,此次文化交流活动如同一座桥梁连接起阿拉伯世界和中华文明,让双方在深化共识的同时,能够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减少分歧。“通过15天的深入交流和相互启发,每一位艺术家都展现出对中方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表达。”瓦利德·卡努什认为,艺术家们传作的每一件作品,不仅凝聚着个人风格,更成为中阿友谊和情谊的见证。
图为阿拉伯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据了解,为进一步深化中阿人文交流,2009年以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打造“艺汇丝路”品牌,连续邀请阿拉伯知名艺术家访华采风创作。十余年间,180余位阿拉伯艺术家来到中国,他们不但和中国艺术家相交相知,也将他们访华期间眼中所见、心中所悟创作成500余件绘画、雕塑、陶瓷作品,成为当代中国与阿拉伯人民深厚友谊的见证。
此次活动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承办,泉州画院、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协办。展览将持续至7月20日。
图为阿拉伯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