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7月2日讯 (记者 李方芳 通讯员 刘云芳 文/图)为持续普及心脏急救知识和技能,2024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首期“救心公开课”于院内正式开讲。值此公开课开讲一周年,厦心于近日联合社会各界,以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举办大型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活动,线上直播总观看量达100余万,有效普及了救命技能,为更多人赢得生的机会。
活动现场,厦心医护人员详细讲解了心脏骤停后的“黄金4分钟”,强调在这一关键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性。现场市民深刻认识到,及时的急救能够在专业医疗人员到达之前,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减少因心脏骤停而导致的死亡风险。直播中,医院还邀请了两位曾经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分享救治经历。
随后,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现场100余名市民认真学习了如何正确判断患者意识、呼救、摆放体位、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一系列心肺复苏术步骤,以及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市民林阿姨表示:“过去我只是听说过心脏猝死的危险,但对具体的急救并不了解。通过这次培训,我掌握了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等急救技能。这些技能在紧急关头能挽救一条生命,这种培训意义很大。”
据悉,心源性猝死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高达55万人,平均每天有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个人发生,位列全球首位。一旦发生心源性猝死,每延迟1分钟施救,存活率骤降7%—10%,因此及时发现和抢救至关重要,但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仅1%的公众接受过急救培训。当发生猝死时,最快的救治手段是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AED),然而这一简单易学的急救技能在国内未能得到广泛普及,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为进一步普及心血管急救知识和技能,自2024年7月起,厦心每周四下午在医院门诊大厅,定期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培训心肺复苏术和自动体外除颤器,目前已举办48期,累计培训近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市民的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