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海风,福鼎市城投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云莉带着记者走在海湾栈道上,指着滩涂上的白鹭脚印说:“你看这些脚印,现在每天清晨,成群的白鹭都会在这里飞。改造前,根本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在她身后,八尺门内湾的滩涂上,新栽的红树林幼苗随着潮水轻轻摇动,弹涂鱼在泥沼间灵活跳跃,水鸟不时掠过海面,让这片正在恢复生机的海湾显得格外有活力。眼前这一切,是福鼎市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带来的成果。
而就在几年前,这片海湾深陷多重生态困境。被列为全球百大危险入侵物种的互花米草如绿色浪潮般疯狂蔓延,挤占了红树林的生存空间,导致红树林面积锐减;自然岸线受损,湾内潮汐通道严重淤塞,海水水质变差,整个生态系统岌岌可危。转机出现在2022年,福鼎成功申报宁德市首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随着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到位,一场针对“生态病灶”的系统治理全面铺开。
“海上种树,难就难在和潮水抢时间!” 福鼎市城投置业有限公司驻场负责人邱照强道出了工程的关键挑战,“受潮汐涨落限制,潮水一来就得撤,潮水一走就得争分夺秒抢种。”但这片绿色屏障的价值巨大。邱照强指着规划图解释:“别小看这片红树林带,它能将海浪威力削弱50%到90%。等树长大根深了,十几级的台风也难撼动它,不仅能守护沿岸居民安全,还能净化海水,为鱼虾贝类提供栖息地和食物。”
面对顽固的互花米草,福鼎采用了“物理清除+红树替代”的综合策略,最终清除了11.97公顷入侵者。清除只是第一步,重建红树林生态屏障更为关键。技术工人争分夺秒,利用退潮,将秋茄胚轴苗精准插入淤泥。“插入深度严格控制在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确保涨潮时‘浸而不淹’,这是成活关键。”现场技术员握着沾满泥浆的测量杆解释道。经过艰苦努力,190.19公顷具有特殊“胎生”习性的红树林幼苗终于在滩涂上扎下了根。
与此同时,还对江美村、龙田村、翁江村的岸线进行了整治,清理了大量堆积的废弃养殖设施和生活垃圾。通过挖深拓宽现有潮沟,115.05公顷的潮汐通道被疏通,显著改善了湾内的水流循环,滩涂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也随之提升。为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延伸的管网将周边村庄的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集中输送至污水处理厂。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设计团队的巧思。新种植的红树林区域并非简单的成行成列,而是依据自然地形,巧妙地勾勒出福鼎鲈鱼的流线身形、白毫银针茶叶的舒展形态。这片新生的绿洲,不仅修复着生态,更成为承载本土文化与乡愁的独特地景,让人们在亲近自然时,也能感受到脚下这片土地的深厚底蕴。
目前,福鼎八尺门内湾海洋生态保护项目已基本完工。整合全市红树林资源优势,福鼎市正以前瞻眼光探索“红树林+”生态产业新模式,力求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寻得最佳平衡,达成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加速“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华丽转变——海疆之上,红树林正筑起一道坚实的金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