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既要做到传统与创新,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还要做到雅俗共赏,方能写出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叶水湖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两次来到厦门同安军营村。如今,村口矗立的高大石头上,题刻着三个大字——“军营村”,参观者无不在此拍照留念。这三个圆润饱满的鲜红大字,正是厦门知名书法家叶水湖所题。
扎根传统,坚持创新
位于同安的寨阳村,村子不大,四面环山,红砖古厝、参天古榕,东溪河欢快地流淌。叶水湖就出生在这一钟灵毓秀之地。
已至耄耋之年的叶水湖,回顾自己走上艺术道路,与其两位写得一手好字的兄长有很大关系。受两位哥哥影响,叶水湖从小喜爱书法,每遇假期,兄弟三人常用报纸练字。叶水湖小时还喜爱阅读,背诵《古文观止》名篇,吟诵唐诗宋词,从而积蓄了很好的古文诗词功底。
“书法一定要扎根传统,也要有所创新,更要有自己的特色。”数十年的书法创作,叶水湖一直坚持临帖,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他有此体会,与他学艺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早年还在学校任教时,一次意外,让他在学校图书馆的书堆里发现一本王羲之的《兰亭序》,且是冯承素的双钩摹本。叶水湖大喜过望,如获至宝。一有空闲,便持笔临帖,并背下整篇序文 ,默记每个字的形态和笔画特点,直至脱稿默写几近乱真的程度。对《兰亭序》的临摹,不仅大大提高了叶水湖的行书水平,而且,让他领略到书法艺术境界形与神的深邃与奇妙。
此后,叶水湖又临习楷书,初临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帖》,有一段时间,他还“跳脱世俗”,隐入莲花上陵山,专心练字,全心沉醉于神韵无穷的笔墨瀚海之中,使其书法大为受益。
为了形成自己的风格,叶水湖还刻苦学习魏碑、隶书和篆书。更重要的是,他没有满足形似古人,而是着眼于独特神韵之后的创作。一次与金门书法界交流中,叶水湖有幸接触到晚清金门著名书法家西邨吕世宜的书法,顿时眼前一亮,瞬间被吕世宜“其自书之铭,均无波雁尾,界于篆、隶之间……用篆笔作隶,凝重轻舒,相得益彰”的独特风格所吸引。自此叶水湖将平素所学篆隶诸要素融入吕世宜书中,借灵感勃发之际恣意挥洒,渐悟其法则,所创隶书颇具特色。
叶水湖不但喜隶书,行草书以其广泛应用也深受其爱。在研习过程中,他吸收《书谱》《十七帖》等草书精华,丰富其书法作品的表现力,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求形质之工,追神采之韵
“书法之道,无他能事,只靠多读多作,眼界要宽,看得多自然博,写得多自然精,求师访友助其闻见之不及,研精竭虑助其临写之惑穷,浸淫既久,未有不豁然贯通者矣。”著名书法家罗丹先生曾在复信叶水湖时,如此提及。真传一句,字字如金。罗丹复信中的教导,也成了叶水湖学习书法的座右铭。在书法研习中,他不但临摹了大量的碑帖,同时接触到厦门书法界张人希等诸多知名书法家,经常同他们一起参加笔会、各类书画展,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眼界拓宽了,见识更广了。
叶水湖常说书法艺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每次作品完成,自感满意,但事后琢磨仍觉有可提高之处。就在这种不断改进中,叶水湖的书法日益精进。
“就如‘海纳百川’四字,需写得大气磅礴,让人感受到真有海纳百川之感。而‘宁静致远’则不宜张扬,要体现静气。”谈及书法创作,叶水湖特别注重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为此,他还列举《少林雄风》作品的创作过程。当时,有位少林寺大师特意请托他创作一幅字。考虑到所托之人的身份,叶水湖从传统国学里寻找内容,最终选择“少林雄风”四字。少林寺是力量的象征,若把字写得花里胡哨则有违和感,难以体现它的内涵。为此,在字体的表现形式上,他将魏碑融入其中,写得刚健有力,给人虎虎生风之感,让对方甚为喜爱。
叶水湖不但追求书法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对于传统书法诸要素中,运笔的藏与露,墨法中的浓与淡,笔画的粗与细、方与圆;神势中的刚与柔等阴阳相生,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则,更是深有妙悟,并很好地运用到书法创作中。他的作品既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和谐,又体现端雅与抒情的结合,既求形质之工,又追神采之韵,从而达到了一定的哲学高度。
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书法作品既要做到传统与创新,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还要做到雅俗共赏,方能写出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书法离开了应用性,就缺少生命力。”随着叶水湖书法艺术渐入佳境,他也进入书法创作的高峰期,但他对书法的认识与他人不同,他不是为了孤芳自赏,也不是束之高阁,而是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
身为书法家,又在教师岗位任教数十载,叶水湖非常重视书法传承。在学校任教时,就经常组织书法兴趣小组活动,开设书法课。退休后,又被多所小学聘为书法教学顾问,经常到校指导师生学习书法。
叶水湖长期热心公益,他积极参与红十字会、报社、寺庙、社区村镇组织的种种公益爱心拍卖、助学义捐活动。连续多年来,参加市书协和南普陀举办的祈福义卖活动。多年前,他还与他人赴马来西亚槟城参加华教董事会主办、槟华校友会承办的师生书法义展,并将展后的140幅作品部分进行义卖捐赠。
回首过往,我们会发现,叶水湖的书法作品,以其外秀而内刚,遒劲而灵动的艺术魅力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的丰富内涵,寄寓着向善向上的正能量,传递着人们的祝福和梦想。那如椽的大笔,挥写的是盛世篇章,那落纸的云烟,飘扬的是翰墨芳香,那一件件墨宝,在胜地景区,在公司学校,在楼宇亭台,在高雅的艺术殿堂,在平常百姓家,雅致静美,熠熠生辉。退休20年来,他一直坚持临帖创作,他最喜欢引用挚友陈朝东的诗句:“且有诗书能养老,而无宠辱再惊心”。如今,叶水湖知足地享受着幸福的晚年生活,在翰墨的广阔天地中纵情地自由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