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
标题图
一线观察:为考后经济添根理性之柴
2025-06-28 08:43 福建日报 原创

  随着2025年高考落幕与各地中考相继收官,“考后经济”如夏阳般灼热升腾。从壮游山河的毕业旅行到电子产品的竞相购置,从驾校人潮涌动的报名长龙到文娱场所的持续火爆,被“寒窗苦读”长久束缚的消费欲望终得喷薄而出。考生们以消费为舟楫,拓宽视野、提升生活品质、锻造个人技能;家长们借消费表达关爱与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布局,推出“凭准考证免票”等优惠举措,让暑期市场热浪翻涌。

  “考后经济”的繁荣,恰是内需活力的展现。它不仅有力带动了旅游、餐饮、住宿等传统行业的发展,更通过“文旅+”的融合模式,让城市名片熠熠生辉,使地方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经济效益与社会、文化效益于此辉映,堪称多赢。

  然而,盛宴之下,亦有隐忧悄然滋生。在多年应试压力下,不少考生内心暗藏“补偿性消费”心理,将压抑已久的欲望化为报复性释放的洪流。部分家长更将高考视为孩子“人生唯一一次”的巅峰节点,对消费诉求有求必应,甚至默许攀比行为——这如同向短暂爆发的火山投掷燃料。此种非理性消费不仅加重家庭经济负担,更可能在无声中扭曲青少年价值观,埋下盲目挥霍、不知节制的隐患种子最终酿成苦果。

  要让“考后经济”行稳致远,需多方共筑理性堤坝。家长当把握关爱与引导的尺度,视“考后消费”为财商培育的黄金契机:如与孩子共同制定消费计划,明晰“必要”与“欲望”的界限,鼓励其通过兼职赚取零花钱,真切体会劳动价值之珍贵。企业则需在营销中注入责任血液,多推出性价比高的务实产品,同时避免恶性竞争,确保高峰服务质量与日常运营稳定性的平衡。学校可开展消费教育讲座,媒体亦应积极传播理性消费理念,合力构建健康消费生态。

  针对乱象,如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监管部门当严加整治,及时遏制不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为消费者权益筑起坚实屏障。

  “考后经济”不仅是市场脉搏的跳动,更折射着社会对青少年成长的深切嘱托。唯以理性为锚,方能让这场消费狂欢真正化为滋养成长的沃土与养分,而不是走向价值迷失的结局。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